沈念之站在“灵泉贡米”的加工车间里,看着流水线将晶莹的米粒装入印有“明代贡米”字样的包装袋。灵泉检测笔在她口袋里震动,显示最新一批大米的能量指数稳定在0.003%——这是安全阈值的临界点,既能保留灵泉的治愈特性,又不致引起科技检测的注意。
“念之姐,”林夏举着平板电脑走来,屏幕上闪烁着区块链溯源数据,“欧盟的‘地理标志保护’审查官明天到厂,他们要求检测米粒的‘特殊微量元素’来源。”
“按‘野山泉水灌溉’的预案应对,”念之指着车间墙上的仿古壁画,画中明代农官正在用竹筒引泉,“带他们去参观西山的‘古泉眼’,陈叔已经在那里布置了灵泉矿石的稀释层。”她知道,所谓“古泉眼”是空间的伪装出口,泉水经过多层能量中和,微量元素含量与普通山泉无异。
陈建国穿着工作服,正在调试车间的“传统砻谷机”——机器内部藏着灵泉矿石的能量干扰器:“检测设备一靠近,干扰器就会释放磁场,让他们的光谱分析仪显示‘矿物质来自土壤’。”他的袖口露出沈默轩的旧手表,表带用灵泉草编织,能屏蔽电子监听。
次日清晨,欧盟审查官米勒先生在沈默兰的陪同下走进厂区。老人身着中式旗袍,佩戴着灵泉草胸针,每一步都踩在预设的能量节点上,形成天然的信号屏蔽场:“米勒先生,灵泉稻的种植完全遵循古法,从选种到灌溉都没有现代科技介入。”
米勒看着车间里的木砻谷机,皱眉道:“沈女士,现代水稻种植不可能不用化肥,你们的‘古法’如何保证产量?”
“靠西山的‘龙泉水’,”念之适时递上检测报告,封面的“省地质矿产研究所”公章用灵泉树脂伪造,“泉水富含钾、镁等矿物质,相当于天然化肥。”报告中的数据经过陈川的量子计算机篡改,微量元素含量被稀释为普通山泉的水平。
米勒接过报告,指尖触到纸张边缘的灵泉草纤维:“这种草……”
“是用来防虫的艾草,”沈承玉从法务部角度切入,她的文件夹里装着“非遗防虫技艺”的专利证书,“我们的种植过程通过了有机认证,证书编号可以在农业农村部官网查询。”
查询结果当然无误——林夏早已入侵系统,在后台植入了虚假数据。米勒看着官网页面,灵泉草的清香从文件夹中飘出,干扰着他的判断:“既然有官方认证,那关于‘能量稻’的传闻……”
“不过是营销噱头,”沈承光从人群中走出,他的身份是“文化顾问”,负责用历史叙事转移焦点,“明代文献里的‘灵泉’是地名,我们只是借用古称。米勒先生若对农耕文化感兴趣,下午可以去参观民俗馆的‘开犁仪式’。”
民俗馆的仪式上,念之穿着仿古农妇服饰,用沈默轩的旧凿子切开“灵泉稻”的稻束。凿子与稻杆碰撞时,灵泉矿石的微磁干扰让米勒的手机摄像头自动对焦失败,拍摄的视频全是模糊的“古法场景”。
“太神奇了,”米勒看着金黄的稻穗,“这种水稻的口感确实独特,像是吸收了自然的灵气。”
“因为我们尊重传统,”沈默兰微笑着说,灵泉草胸针在阳光下泛着微光,“米勒先生,真正的科技,藏在岁月里。”
科技检测的压力并未因审查通过而减轻。一周后,某跨国生物科技公司发布报告,声称“灵泉稻含有未知生物能量”,并要求共享种植技术。沈承光在家族会议上展示报告摘要:“他们的实验室距离西山只有二十公里,已经采集了土壤样本。”
“启动‘根系计划’,”念之果断下令,“在稻田下铺设灵泉草的仿真根系,用超声波模拟植物生长的声音,干扰他们的地下雷达。陈川,你研发的‘土壤记忆芯片’该派上用场了。”
“芯片已经植入田埂的石头里,”陈川展示着微型芯片,外观与普通鹅卵石无异,“会持续释放‘普通稻田’的能量信号,覆盖灵泉的真实波动。”
沈承玉翻动着法律文件:“法务部正在申请‘灵泉稻’的植物新品种权,根据《种子法》,他们无权要求共享。另外,我们可以反诉其‘非法采集土壤样本’,侵犯隐私权。”
“还要加强文化层面的防御,”沈默兰指向民俗馆的新展览,“明天的‘灵泉稻开镰节’会邀请全球博主,用‘农事体验’覆盖科技争议。林夏,你的‘灵泉链’数字藏品准备得如何?”
“已经铸造了10万份‘虚拟稻种’,”林夏展示着nft界面,每个藏品都附带伪造的“明代种植手札”,“购买者可以在元宇宙里‘种植’灵泉稻,数据会同步到我们的防御系统。”
开镰节当天,数百名博主聚集在启明田,用沈承光提供的“古法农具”收割水稻——农具的木质部分含有灵泉草粉末,能让拍摄的视频自动带上“怀旧滤镜”。念之亲自演示“古法脱粒”,木锨扬起的稻粒在阳光下闪烁,灵泉雾气将其伪装成“普通稻谷”。
“看这饱满的米粒,”她对着镜头微笑,“老祖宗的智慧,比任何科技都厉害。”
跨国公司的实验室里,首席科学家看着土壤样本的检测报告,眉头越皱越紧:“奇怪,昨天还检测到异常能量,今天就消失了。”他不知道,此时的启明田下,灵泉草的仿真根系正在释放干扰波,而真正的灵泉稻根系,早已在空间的能量场中深深扎根。
科技检测的风波暂时平息,念之却不敢松懈。某天深夜,她独自来到空间的商代祭台,用玉佩激活隐藏的甲骨文刻痕。刻痕亮起的瞬间,灵泉的能量如潮水般涌来,在祭台上投射出商代农官与明代沈遇春的对话场景——这是空间的“历史回放”功能,首次对新一代管理者开放。
“泉脉不可轻泄,”明代农官的影像说,“若遇科技昌明之世,当以文化为盾,以岁月为甲。”
念之恍然大悟,摸出手机给沈承光发消息:“叔,我明白该如何应对科技检测了——不是对抗,而是让秘密成为文化的一部分,让时间为我们辩护。”
沈承光的回复很快到来:“恭喜你,念之。真正的传承,不是躲避科技,而是让科技在文化的迷雾中迷路。”
黎明时分,念之站在启明田边,看着第一缕阳光照亮灵泉稻的穗尖。她知道,科技检测的挑战永远不会停止,但沈家早已学会在科技与文化的交界处跳舞——用古法包装科技,用历史掩盖真相,让灵泉的秘密如同晨雾中的稻穗,看似触手可及,实则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