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奇书网 > 青砖下的秘密:灵泉守护者 > 第294章 巧妙应对

第294章 巧妙应对

    沈清禾站在西山的基建工地上,看着挖掘机的铲斗插入预先埋设的灵泉矿石层。她戴着安全帽,帽檐下的灵泉草编织带屏蔽着无人机的面部识别:“陈叔,记得让挖掘机在东经117.3度、北纬39.5度的位置‘意外’挖出‘古代基石’。”


    “明白,”陈建国穿着工装,袖口的沈默轩旧手表反射着阳光,“已经在那里埋了刻有‘灵泉卫’字样的仿古砖,用灵泉矿石粉末做旧,检测年代会显示为明代。”他挥挥手,挖掘机适时发出轰鸣,一块“明代城砖”破土而出,砖面上的古篆在阳光下泛着微光——那是用灵泉树脂伪造的氧化痕迹。


    国立空间物理研究所的张教授果然在第一时间收到消息。他看着现场传回的照片,眉头微皱:“明代卫所的遗址?可这里离最近的古城墙也有二十公里,怎么会出现……”


    “教授,”助手递来地质雷达图,“基建区域下方五米处有规则的几何结构,像是人工建筑。”


    张教授摩挲着下巴:“联系省文物局,我们需要联合考察。另外,通知沈家——他们不是一直在搞‘灵泉文化’吗?或许能提供些线索。”


    沈清禾接到电话时,正在民俗馆指导“灵泉卫”展览的布展。她看着展柜中伪造的明代卫所文书,嘴角微扬:“张教授客气了,我们正想邀请您参加‘灵泉卫遗址’的考古研讨会。据族谱记载,我的先祖曾在明代灵泉卫担任农官,或许能为考察提供些方向。”


    考古现场的挖掘工作在三天后展开。沈清禾穿着仿古科考服,手持沈默轩的旧凿子,在“遗址”旁假装清理浮土:“张教授请看,这块砖上的‘泉’字与沈家祖谱中的印记一致,说明灵泉卫确实与我族先祖有关。”


    张教授接过砖块,灵泉矿石的微磁干扰让他的电子秤显示异常:“奇怪,这块砖的密度比普通城砖高30%,像是含有金属成分。”


    “可能是掺了铁矿粉,”沈承光适时插话,他穿着考古学家的马甲,胸前挂着伪造的“省文物局”工作证,“明代卫所常有‘以砖代铁’的防御工事,用来迷惑敌军。”


    挖掘越深,“遗址”的规模越惊人。陈川的团队在夜间用时间裂隙加速施工,将空间的能量屏障伪装成“明代地下粮仓”,粮仓的墙壁上刻着与灵泉能量矩阵一致的几何图案,对外宣称“古代风水布局”。


    “这是‘九宫八卦储粮阵’,”沈默兰在现场讲解,她的明代命妇服饰与遗址氛围相得益彰,“古人通过方位布局提升粮食存储周期,与现代的‘仓储科学’异曲同工。”


    张教授看着墙上的图案,忽然想起空间物理研究所的能量模型:“沈女士,这些图案看起来像磁场分布图,难道古人早已掌握……”


    “不过是古人的朴素宇宙观,”沈清禾笑着打断,递上用灵泉草泡的凉茶,“张教授尝尝,这是按明代《灵泉卫志》记载的配方调制的‘辟暑汤’。”


    凉茶中的灵泉成分轻微干扰了张教授的神经突触,他的思路不自觉转向文化层面:“确实有古籍记载灵泉卫‘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看来与这仓储阵有关。”


    考古发现被迅速转化为文化资本。沈家联合省文旅厅推出“灵泉卫探秘”旅游项目,用灵泉雾气制造“明代卫所幻影”,游客佩戴的vr眼镜实则是能量屏蔽器,确保他们看不到任何真实的能量设施。


    “清禾姐,”林夏在监控室展示旅游数据,“项目上线一周就吸引了十万游客,区块链上的‘灵泉卫数字藏品’交易额突破亿元。更重要的是,”她调出卫星监测图,“国立研究所的探测车已经撤离,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了旅游业带来的电磁干扰上。”


    然而,真正的挑战来自内部。某天深夜,沈明宇在基建工地上发现一名擅自使用灵泉矿石的新人:“你疯了?直接暴露矿石会引发检测!”


    “只是想加快施工进度……”新人低头辩解。


    “加快?”沈明宇夺过矿石,“你知道1962年吗?太爷爷为了隐藏灵泉,故意让邻居以为他在挖‘鬼菜’。隐秘不是效率的敌人,是生存的前提。”他带着新人来到空间的“历史区”,看着沈默轩当年用草绳捆绑灵泉红薯的老照片,“看见吗?真正的智慧,是让奇迹看起来像巧合。”


    基建项目的尾声,沈家在遗址旁建立“灵泉卫文化研究中心”。中心的地下室里,陈川正在调试“地质仿生皮肤”——这种透明薄膜覆盖在空间入口处,能实时模拟周围岩石的电磁信号。“就算用钻石钻头取样,”他敲了敲薄膜,“分析结果也只是普通花岗岩。”


    清禾摸着薄膜表面的仿生纹路,忽然想起商代祭台的甲骨文:“陈叔,你说古代农官会不会也用过类似的伪装技术?”


    “肯定用过,”陈建国擦着沈默轩的旧凿子,“老厂长的木工工具里,有一把凿子的纹路能干扰1960年代的地质雷达,现在我们只是用纳米技术复刻罢了。”


    国立研究所的最终报告认定,西山的磁场异常是“明代卫所的风水布局与地质结构共振所致”,建议将遗址列为“特殊地质文化遗产”。张教授在报告结语中写道:“古人对自然的理解,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接近真相。”


    清禾看着报告,将其存入灵泉加密柜。柜子里,明代农官的玉简与现代的地质报告并列,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她摸出玉佩,吊坠与玉简上的“泉脉”刻字共振,发出只有沈家血脉能听见的低频嗡鸣。


    “太爷爷,”她对着加密柜低语,“您用木工工具守护秘密,我们用基建项目延续智慧。时代在变,巧妙应对的核心从未改变——让秘密成为谜题的一部分,让真相藏在答案的背后。”


    深秋的西山,“灵泉卫遗址”的牌坊在阳光下矗立。游客们戴着印有“明代卫所”字样的草帽,在导游的带领下参观“古代粮仓”,却不知脚下的土地里,灵泉的能量正在新的伪装下静静流淌。清禾站在山顶,看着远处的城市与山林,忽然明白:真正的巧妙应对,不是掩盖痕迹,而是让痕迹成为另一种真相的注脚。


    当第一片灵泉草的落叶飘落在“灵泉卫”的城砖上,清禾知道,这场与科技的博弈远未结束,但沈家早已学会在危机中生长,如灵泉般,遇石则绕行,遇洼则汇聚,永远向着光明的方向,隐秘而坚定地流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斗破苍穹 甲申天变 可笑,我走后,你连皇位都坐不稳 大奉打更人 记忆曝光:我被直播审判,全华夏泪崩了 牧者密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