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奇书网 > 娱乐:狂拽上天,谁能模仿我戏腔 > 第99章 第一期诗词大会,各显神通

第99章 第一期诗词大会,各显神通

    第99章 第一期诗词大会,各显神通


    苏晨一点都不着急。


    【华夏诗词大会】是要放在央视台上播放的。


    这第一次播放的时间点定在了晚上19:30。


    放送的形式,当然是录播。


    剧组里面,也曾提出过用最近火热的直播方式,放送节目,可是被上面给驳回了。


    理由是,直播的意外因素太多,而这档节目的是要经过央视科教频道放送的,面向的是全国的观众。


    录播后,剪辑出来,才是最稳妥的。


    这一档节目,也做了官方网站。


    没有时间条件能够准时收看电视频道的,也可以去官网。


    所以现在无论是花花的粉丝,还是围脖上的网友,看见的都是成品。


    苏晨参与了节目的录制,自然知道现场的情况,以及第一次比赛的结果。


    比赛的形式,其实很简单。


    总共就计四轮,也就是第一季的节目只打算拍四期。


    第一轮,是诗词答题。


    让百名从全国各地选拔出来的选手,同时进行现场答题,从中决出答题速度最快准确率最高在五位选手成为下一场比赛的参赛者。


    第二轮,沙里淘金,给一定数量的汉字,拼接成诗句。


    由第一期选出来的五人,与百人团对抗,选手最多回答十道题,如果期间出现食物,便停止答题,选手得分以百人团打错的认输叠加计算。


    最终无人中累积击败人次最多者为该赛段优胜者。


    第三轮,诗情画意,根据给出的画面提示,猜出相关诗句。


    第四轮,飞花令,背诵含有某个特定字的诗句。


    当节目的赛制规则一条条的随着主持人的介绍,播放出来之后。


    网友们就觉得要在节目上站上四期,实在是太难了。


    后面两轮还有攻擂者和守擂者。


    ——【明明都是我大华的文字,可是为什么他们组合在一起,我却看不懂?】


    ——【算了,我就是来人间凑数的,我连规则都看不懂,要我上去参加的话,我连海选都过不了。】


    ——【我大华藏龙卧虎啊,106位选手,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不知道有几个是魔都的。】


    ——【反正苏晨是魔都的,另外也不知道,他能够在舞台上站多久。】


    不管在网上,花花的粉丝怎么黑苏晨。


    汪疯老师的粉丝,怎么不看好他。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某一个明星代表某一个地域出现在竞技舞台节目上的时候。


    来自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地域的观众,总会期待他脱颖而出。


    或许这种情感,就叫做地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可以说是运气,也或许是苏晨的实力。


    在第一期里面,给了他不少的镜头。


    镜头下,一百位选手,随着背景音乐播放开始,都全神贯注的开始答题。


    第一题:以下两个选项中,读音正确的是:


    a、鹅、鹅、鹅,曲【qu】项向天歌


    b、鹅、鹅、鹅,曲【qu】项向天歌


    苏晨快速的点击了b的选项。


    第二题:“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中“杜鹃”指的是以下哪一项?


    a、杜鹃花


    b、杜鹃鸟


    苏晨只是扫了一眼,就再次选出了自己的答案。


    其他选手也有镜头。


    不过好像节目组为了刻意的营造那种紧张气氛。


    随着题目的越难越难,导播开始将镜头放在已经开始冒汗的选手身上,以及还在从容题的选手身上。


    两种截然不同状态的选手。


    就能够看出他们的差距。


    让观众最惊疑的是,在镜头里面,苏晨仍旧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


    他答题的速度一刻不减,甚至和周围的选手比起来,还有一种越来越快的趋势。


    ——【不是吧,苏晨真的会啊。】


    ——【这答题速度也太6了吧,确定他不是在乱选的吗?】


    ——【太过于夸张了吧,他好像扫一下题目就知道答案了。】


    ——【兄弟姐妹们,我深深的怀疑节目组提前给苏晨透题目了,他这是一点都不装一下啊。】


    ——【透不透题的,要最后看他的准确率才能够知道,我也不相信一位歌手,能够有那么强的积累,


    这哪里是在答题,这就是在背答案啊,将之前背好的答案给选出来就好了。】


    弹幕上,关于苏晨的议论越来越热闹。


    因为在他旁边的选手答题速度都已经慢下来,偶尔遇到了难题,还会多思考一会儿。


    偏偏苏晨一如既往的从容。


    如此和周围格格不入的选手,想不引起关注都难。


    不仅是观众注意到了他,还有编导镜头给的多。


    就连四位评委,看到那一幕,也开始频频点头。


    节目视频里面,画面转给了评委。


    康正:“其实自我大华普及教育以来,热爱诗词的人很多,小到八岁的学生,大到五十岁在工地的民工。”


    “诗词的魅力,不仅仅是某一个圈层去研究,去读的。”


    “我大华的古诗词文化,一直以来,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生活。”


    “以前谈诗词,那叫做高雅。”


    “现在这种高雅,已经深入大众心里面了。”


    随着文化教授康正老师的点评。


    镜头也转向了那些选手。


    每次给到一名选手,视频的字幕上都会浮现他的一些信息,比如说他的职业,他来自哪里。


    节目中的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用唱歌方式教学生背诗的中学教师。


    在赛前采访的事情中,她说:


    “很庆幸,在海选的时候,亲眼见过了苏晨老师唱【明月几时有】的现场,


    所以我才有了想法,想要学着苏晨老师,以唱诵的方式,却教孩子们更好的学习古诗。”


    也有用粤语朗读诗词的图书编辑。


    他在赛前的采访视频里面说;


    “其实古诗词还会受地域文化影响。”


    “以前我们学古诗词的时候,发现用白话去朗读,那些诗词是不那么押韵的。”


    “但实际上,学习一首诗的时候,要去了解原作者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出生地。


    在我们广南,出过很多诗人。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发现。


    有的诗,用粤语去朗读的话,更符合古人的那种音律,也能够押韵起来了。”


    有喜欢玩游戏的外语系学生,也有失去双臂的法律系在读大学生,热爱诗词的警察,还有年轻情侣一起来参赛的……


    一百零六位来自各行各业的选手。


    让观众们,看见了不仅仅是在学生时代可以去研读诗词,在工作之余,也有热爱的人继续着古诗词文化学习。


    在这些选手之中,出了那位八岁的小神童和歌手身份的苏晨备受关注之外。


    还有一位来自于京大女博士陈庚同样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


    陈庚,京都大学康复机器人专业的博士。


    博士常见,女博士少见。


    能够上节目,来到诗词大会的工科女博士更是难得。


    最主要的是镜头再给到她的时候,字幕上显示的资料出了她的学历和科研成果荣誉之外。


    还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斗破苍穹 甲申天变 可笑,我走后,你连皇位都坐不稳 大奉打更人 记忆曝光:我被直播审判,全华夏泪崩了 牧者密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