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奇书网 > 神诡大明,我是人类之主帝皇 > 第七十一章 永定河中

第七十一章 永定河中

    那船夫幽幽的回答道的。


    上船的老人的年龄比预想中的要大得多。


    胡须花白凌乱,皮肤上满是风吹日晒和争斗留下的伤痕。


    一身行头被刚刚的大雨完全打湿,看上去格外的狼狈。


    正在老人在船上迎着河上的河风瑟瑟发抖时,一壶烈酒,一件斗笠递到了老人面前。


    那老人抬头欲要道谢。


    朱厚熜摇了摇头示意不必。


    “老伯今年多大了!”


    老汉往喉咙里灌了一口烈酒,一股热气上涌,方才感觉冻得僵硬的身体好了些。


    “老夫是永乐二十二年生人,算算日子,今年已经九十七了!”


    他搓了搓冻得僵硬的手,让气血流通起来。


    又抱拳向朱厚熜道谢。


    “多谢这位小哥的烈酒,让老汉我又捡回一条命!”


    “古人云人活一百可为人瑞,老丈不在家中享受天伦之乐,为何要来此处呢?”


    一旁仇鸾问道,那老汉听到这话苦笑一声,看了看仇鸾白净的面容,衣着精致,想必又是一个不知人间疾苦的豪门少爷,回答道。


    “我祖上随太祖北伐,举家随军定居北方,编入军籍,自永乐以后,朝廷征伐无算,兵事永无止境,老夫原本有三个儿子,老大在宣德年间被征发从军,死在了安南。老二成化入伍,死在了建州,老三在弘治时服了徭役,随军征讨西南,自此之后音讯全无——”


    宣德明军在安南的大败,永乐时期打下的疆土被一朝丧尽,是明廷心中永远的痛。


    成化犁庭,加之讨伐蒙古,西南苗乱……成化弘治也同样是兵荒马乱。


    “老大留下的两个小孙在成化年间战死在了麓川,老二的独子又在浙江剿倭时殒命,尸骨无存……只有老三留下的两个小孙刑讯,挤在祖上卫所分配的一间破屋中和老汉我相依为命。”


    “而连番大战,朝廷四方战事仍未停歇,北有鞑靼,南有倭寇,西有西南土司乱党,东有女真人侵犯边境,朝廷征兵之令愈发严苛,为了让我两个小孙不被征走,老夫也只能随军继续出征,最近这十几年来,弘治平苗乱,正德初年征西北,中旬讨河南,后来又是鞑靼入寇,宁王造反,白莲教在福建作乱……老身随军四处奔波,哪里能有空闲享受着这位公子所谓的天伦之乐呢?”


    听着老汉讲着自己的经历,朱厚熜几人皆是沉默。


    最受战争摧残的永远还是普通人。


    气氛突然沉寂了下来。


    此时,那名撑船,自从老人登船之后一直沉默的船夫见气氛消沉,却突然开口。


    “河中水急!小舟行船缓慢!不如让我给诸位讲个故事,以作消遣!”


    河上的大雾不知何时愈发的浓厚了。


    耳旁原本远处渡河旅客的说话声也都消失不见,只留下一片寂静。


    王猛下意识的握在了刀柄上。


    仇鸾也意识到了不对。


    透过雾气,仇鸾突然发现船下好像有什么东西一闪而过。


    那东西速度极快。


    仇鸾来不及看清它的长相,只留下眼前一闪而过的巨大黑影。


    他刚要提醒朱厚熜水下之物,就听见坐在船头的天子饶有兴致的回答道。


    “好啊!还请船家细细讲来!”


    ——


    相传正统年间。


    永定河边有着一个小渔村,名为王家村。


    村里有一户人家,男主人名为王尽忠,妻子蒙氏,都是本地人。


    村中的人多是军户,靠着祖上卫所分配的土地和军饷生活。


    正统十四年,英宗皇帝听闻瓦剌来犯,便率军亲征。


    王家村里也迎来了一群铠仗鲜明的明军骑兵,在此地补充给养,并询问道路。


    他们自称是是大同总兵杨洪麾下的士兵,并展示了兵部发的让他们增援皇帝的诏书和令牌,听闻皇帝和瓦剌军队在前线对峙,是特意去增援皇帝的。


    因为英宗皇帝率领的京军刚刚路过此地,所以来向当地人打听道路,顺便寻找个向导。


    这王尽忠祖上便是跟随太祖北伐的军卒,自幼便对明廷忠心耿耿。


    一听是去北上增援皇帝的军队打鞑靼,便自告奋勇便作为向导领着这批大同来的士兵追着英宗皇帝的军队而去。


    先头部队带着王尽忠先行出发,剩下的人在村中收集完给养再在后面跟上。


    一路上,他旁敲侧击的打听着这支军队的消息,当得知领兵的正是宣府总兵杨洪之子杨俊之时,最后一点疑虑也都打消。


    他注意到这支军队中央,用六匹马拉的马车着一口巨大的棺材。


    王尽忠好奇的询问,但杨俊都是微笑不语。


    王尽忠没有再问,他隐隐的感觉这支军队有哪里不对,但诏书兵符一应俱全,他没有多想,但心中此时格外不安,只想快点完成任务,回到家乡。


    直到那一日,正统十四年,九月初一,土木堡外。


    他终于知道那口以纯铁铸成的,刷着黑漆的大棺材是做什么的了。


    杨俊骗开了土木堡的营门,配合着突然反水的明军和四周突然出现的无穷无尽的瓦剌突骑。


    万千邪魔从棺材中涌出,明军猝不及防之下直接被冲入英宗和文武众臣所在的中军大帐中。


    英宗身旁,文武近侍,僧侣道士被尽数吞噬殆尽。


    天师府天师和净土宗禅师更是当场兵解,方才送英宗皇帝逃出生天。


    此时,英宗才意识到,他的真正的敌人不在塞外,而在他自以为稳固的后方,那个令天下英杰无比向往,繁华富饶的京师之中。


    在英宗还在为他复洪武永乐之治的蓝图勾勒时,背后的阴谋诡计已然悄然而至。


    是十万将士被邪魔吞噬殆尽,敲骨吸髓,只留下一地的白骨森森。


    不知道用了什么方法,王尽忠最后九死一生的逃了回来。


    但眼前熟悉的王家庄的位置如今却已然只留下了一片被燃烧殆尽的废墟。


    原来在王尽忠刚刚随着前锋离开之后,为了掩盖行踪。


    参与叛乱的明军立刻开始了屠村和纵火。


    王家村三百余口一夜之间被全部杀绝。


    后来,有率兵前往京师救驾的明朝官员为探明当时的真相,找到了幸存的王尽忠。


    却也只能在他的《北使录》中留下了一段语焉不详的记载。


    “也先人马四围,大战,大军倒戈,自相蹂践。虏寇大肆杀戮,邀留上驾。”


    此人名为李实,四川合州人。正统七年(1442)进士,正统十五年受朝廷命于淮安、杨州募兵二万,赴京应变,解京城朝廷之难!


    ……


    乘船的船夫绘声绘色的讲述着这段真假难辨的故事。


    朱厚熜听的很认真,而坐在朱厚熜身旁的老卒脸色平静。


    一旁的王猛仇鸾看着四周愈来愈浓的大雾,和大雾中若隐若现的黑影,紧张到似乎下一刻要拔刀而出。


    “没有了吗?”


    朱厚熜意犹未尽的问道。


    “王尽忠的故事已经结束,倒是之后关于他的死还有一小段不知真假的流言。”


    那船夫的面容笼罩在迷雾中,他轻笑了一声,目光有意无意的扫了一眼朱厚熜身旁的老卒。


    “说是那日送走了李实之后,王尽忠便收到了一封从京城来的信件。”


    “是京中来人威胁他的信吗?”


    朱厚熜问道。


    而船夫摇头。


    “并非如此。”


    “那是他在京中戍守的儿子发来的信件,上面写着他们在朝廷的带领下成功的保卫了京师,击退了瓦剌的入侵。”


    “当然,也同样击退了那个携带着复仇的怒火,试图回京对他的敌人进行彻底的清算的昔日天子。”


    “王尽忠接到信后,想到那土木堡几十万条将士的冤魂,羞愧不已,当晚便带着妻子的衣物跳河自杀了,便是如今您脚下的这条永定河。”


    那老卒闻言身形一抖。


    如遭雷击一般盯着脚下的河水,不知何时已泪流满面。


    而朱厚熜却在此时笑了。


    笑声回荡在大雾之中鬼影重重的永定河上,在寂静河面上显得格外大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斗破苍穹 甲申天变 可笑,我走后,你连皇位都坐不稳 大奉打更人 记忆曝光:我被直播审判,全华夏泪崩了 牧者密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