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奇书网 > 神诡大明,我是人类之主帝皇 > 第483章 赴宴

第483章 赴宴

    第483章 赴宴


    站在王命旗牌之下的正是亲王黎椿。


    这个十六岁的少年在郑氏集团的保护下向北逃亡了大明。


    也正是他长久的留在京城,贿赂文武向着朝廷连续上书请兵马南下讨伐莫登庸父子逆贼。


    “天子有诏令,命征南将军仇鸾护送安南世子黎椿归国继位。”


    仇鸾身后两名穿着红衣黑甲的锦衣卫禁军从怀中掏出了诏书。


    在向周围众人展示确认无误后,高声宣读道。


    “这……”


    听到此话,眼前以阮弘裕为首的百官此刻纷纷傻眼。


    他们虽然知道是黎椿向明廷请求派出兵马南下痛击莫氏逆贼。


    但是并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说明廷准备另立新君。


    仇鸾虽然并不想和这些安南一地虫豸过多废话。


    是海军南下的重要补给线路。


    如果能够控制安南,那么帝国就完全可以向西再开辟一条像弗朗机人通往美洲和欧罗巴那样的主要海上商路。


    就类似于汉末被董卓李傕郭汜等人挟持的汉献帝。


    不过考虑到对方跟京中的某些大员的关系莫逆。


    黎椿和身旁郑氏军阀等人闻言怒视着眼前这个安南臣子,感受到这些南方海盗的目光,这名出言的安南官员被吓得一哆嗦,连忙缩回了脖子。


    不过虽然仇鸾心中十分不屑于同这些安南国的小邦之民玩弄唇舌。


    据说内阁的诸多阁老和六部的主官按品级大小人人有份。


    而且这些安南朝廷为了获得大明的支持可是在朝中了不少的钱财去贿赂官员为他们说情。


    朝廷的意思虽然是让黎椿继位,但并没有要消灭支持黎椅的阮弘裕集团的意思。


    毕竟在很多人看来黎椅这个两次沦落于军阀之手的安南国王才是正统。


    并与来自印度中转站的西夷的贸易公司所竞争。


    很多势力都在背后默默对安南各个势力进行投资。


    “……”


    “我知道陛下天恩入海,神威如狱……虽然莫氏逆贼大逆不道,但我安南国家如今已有君主,并且是经过了正式的礼仪宣布继位的,也许因为战乱消息堵塞,天朝的消息有误,此事可否容我等向朝廷上书一二,听朝廷诏令而已,再做打算?”


    看着仇鸾身后的甲兵,安南官员犹豫了片刻,方才开口。


    这让很多人看到了安南国的潜力,它的国土沿海向南延伸,一路上尽是平原良港。


    朝廷沦陷在各路军阀之手,被随意摆弄,大明耗费钱粮帮你们复国继位,还敢有这么多的要求,实在是可恶。


    朝廷中的诸多大佬还是希望仇鸾能在平定安南之后靠着给新的安南朝廷输血,费两三年的时间彻底收复境内的各路军阀,然后开始作为大明通往印度和非洲的天然转运港发挥作用,为朝廷从西方运来源源不断的金银财帛。


    “如果朝廷收回成命,我自然应当遵循,不过如今朝廷命令我平定安南之后便代表大明恭贺安南王继位,诸位倘若还有异议,那便要抓紧了,如今海路虽然通畅,但一来一回仍要费数十日之久,我大军在安南境内停留的时间也不会超过两月,到时若是不见朝廷诏书,就休怪我等无情了——”


    仇鸾拂去了甲胄上的一抹水渍。


    此地过于阴凉刺骨,与来时的湿热完全不同。


    仇鸾感觉此地虽说是当地有名的避暑胜地,但是凉的却也有些过分了。


    “甚是甚是!”


    听到仇鸾如此说来,几方之间略微有些紧张的气氛这才缓和了下来。


    “还请仇将军和亲王殿下入内,我已备好了宴席等待诸位。”


    阮弘裕这名老将不愧是经历过最为混乱时代的洗礼。


    他主动将眼前的这些人引入身后的家宅之中。


    丝毫不见刚刚彼此之间脸上的难色。


    宴席上原本向安南国王行礼的环节被所有人都刻意的忽略了。


    在不确定眼前这两人究竟谁才能在日后接受大明册封,成为安南正主之前。


    一切贸然的行动都是给自己和自己家族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眼前穿着暴露歌舞女子看的仇鸾身后的明廷将官眼缭乱。


    他身后这批明军虽然多数都是从西南征调过来的百战明军。


    但大部分都是在嘉靖元年征讨麓川蛮族时期从北方各地卫所征调来的武夫。


    北方历来贫瘠,而且还要承担最为沉重的军事压力,连基本的生存都需要南方提供粮食和丝绸。


    除了京城之外的大多数地方,就算是普通豪族平时的娱乐也少得可怜。


    也难怪北方佬一进繁华的金陵就震惊不已。


    觉得自己仿佛进入了人间天堂。


    然后为了让自己远在北方的老婆孩子还能感受到南方的繁华,一旦军纪松弛便开始大抢特抢。


    相比于朱棣手下的明军,忽必烈手下的元军反而看起来在进入金陵之后相对严明一些,这大概并不是像史书上所说的那样忽必烈治军严明,毕竟要论军纪怎么看朱棣手下的军队都要比忽必烈手下的杂牌军更加训练有素。


    大概是忽必烈手下的汉世候们在灭金的时候已经见过中原王朝的繁华,而且金陵在当时也远不如宋朝的都城。


    而从西亚和蒙古高原调来的士兵更是祖祖辈辈都见过大世面的,说不定几十年前就图图过剌子模苏丹手下的几百号城市,什么好东西没见过,自然没有朱棣手下的明军对于已经成为当时最为繁华的城市金陵发自内心感觉自卑且震惊。


    仇鸾身后的北方将士们看的目不转睛。


    来自西北和辽东的兵马的反应更为强烈,作为帝国的军事重镇,这两个地方所承担的军事压力更重,自然也就更穷一些。


    像是宣府大同等地因为靠近京师,而且当地的总兵一般都由朝廷直接委派有在京军中服役经验的军官担任。


    见过了京中的大世面,虽说明廷的北方京师终明一朝也算的不得多么繁华,与其说是城市不如说是朱棣修建的一座巨大的军事要塞。


    但好歹进了京师也算是见过了大世面,不会像是其它人那样因为眼前的从未见过的奢靡而失态。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斗破苍穹 甲申天变 可笑,我走后,你连皇位都坐不稳 大奉打更人 记忆曝光:我被直播审判,全华夏泪崩了 牧者密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