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玄大陆姜国。
“回王上,此次稷下学宫共有一千六百名学子参加稷下学宫招生。”
内阁文相站在宫殿内,正向姜尘汇报工作。
得益于姜国开展全民教育,这些年里陆续有学子从学堂毕业。
由户部统一分配,将他们调往姜国各个衙门基层。
其中一些开辟了文种,成绩优异的学子。
特地从各地征召到王都,参加稷下学宫的考核。
当然,这一千六百人,并非全部是文士。
还有历年来,姜国各地筛选出来拥有灵根的弟子,一同参加。
稷下学宫除了兵家外,其余百家皆都没有招生。
随着姜国气运不断增长,身为气运建筑的稷下学宫也发生了改变。
最离谱的是,稷下学宫招收弟子的最低门槛,必须是开辟文种或者是拥有修为之人。
其余各家目前不清楚,就兵家来说,唤醒的诸位老祖竟然也能够修行。
尤其是白起老祖,与《血煞战典》的简直极为契合。
短短数年时间,武道修行到五品,兵家修行到三品境界。
更令姜尘欣喜的是,诸位老祖可以离开稷下学宫,短暂出现在王宫。
若是未来有一天,随着稷下学宫的不断发展,说不定诸位老祖可以完全脱离稷下学宫。
辅佐姜尘,在天玄大陆成就一番霸业。
要知道诸位老祖,在炎黄五千年的历史中,哪一个不是惊艳了一个时代的人物。
“王上,一千六百名学子已等候多时,等候王上召见。”
姜尘随着内阁三相,来到王宫大殿之前。
一千六百人,黑压压的一片。
在见到姜尘的王驾时,立刻停止了骚乱。
众多学子目光灼灼的盯着姜尘,若没有王上,恐怕他们现在都还在田地里务农。
想想家中的变化,从以前的吃不饱,到如今每年粮食丰收。
这一切的变化,皆是眼前的人所改变的。
若是姜尘可以看到忠诚度,一定可以发现,场中一大部分都是所谓的死忠粉。
姜尘也没有废话,直接召唤出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凭空出现在王宫半空中,庞大的宫殿散发出莫名的韵味,引得一众学子连连称奇。
“进去吧!”
姜尘的声音,出现在场中所有人耳边。
来之前,一众士子已经被提前告知具体情况。
因此,没有出现慌乱,一众士子井然有序的沿着玉质台阶,进入宫殿。
踏入稷下学宫内部,宛若进入一片新的天地之中。
诸子百家各家的代表器物面前,各开辟出一条传送通道。
如儒家的书山学海、道家、阴阳家的太极图、农家一方灵田、法家的冰冷铁链、医家药典、小说家的一支玉笔等……
除兵家不招人外,其余学子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流派加入。
只要通过各家设置的考核,便可以成为各家的弟子。
想要加入儒家,必须开辟文种且通过问心路的考验,成功抵达书山学海,方算通过考核。
儒家阵容极为豪华,除了至圣先师孔子外,孟子、荀子等大能皆都复苏。
在书山学海,进行授课。
法家的考验,则是熟读律法条例,在一定时间内进入幻境内进行审核案件。
根据断案的正确次数,判定是否通过考核。
法家坐镇的人物有韩非、商鞅、申不害等。
诸子百家各家考核难度不一,全凭诸位学子的知识储备。
或许在儒家失败后,可以去试一试其他诸子百家。
不过,参加儒、墨、法、道四家的学子,依旧占了大多数。
谁叫几家的代表器物,气势宏大,一看就不简单。
儒家书山学海内,一名名学子满头大汗的走在问心路之上。
形成的幻镜不但检验学子的学识如何,还在考验学子的秉性如何。
若是秉性不端之人,自然通不过书山学海的考验。
此时,孔子以及孟子、荀子等人正端坐在学海旁,宛若一个普通钓叟般,坐在学海旁垂钓。
只是鱼竿上没有任何饵料,颇有一股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意思。
时不时有一条雪白色文气形成的鱼儿,被钓了上来。
只不过几人将钓上来鱼儿,重新放回学海中。
众多大佬虽然在钓鱼,但更多的心思都在关注着问心路的具体情况。
根据弟子们的表现,选拔心仪的弟子。
墨家机关城内,一众学子正襟危坐,小心翼翼的拿起一块块零件,互相拼接。
墨家的考核,是在规定时间内利用手中的零件,拼接出一只机关鸟,方算通过考核。
考核不断进行,不断有弟子通过考核,加入诸子百家之中。
出乎姜尘意料的是,招收弟子最多的不是儒墨道法四家,而是农家。
只要能在幻境中成功将灵田种植成功,便可加入农家。
或许大多数学子,之前出身都是贫寒之家。
对于种地,或多或少都了解一些其中的门道。
因此加入农家的学子,反而成为最多的一家。
在姜尘看来,农家反而更像灵植夫。
将一枚枚灵植种子不断培养,让更多的普通人都得能够种植得起灵米。
姜尘至今没忘记,当时许行苏醒后,姜尘告知一些关于天玄大陆的消息时。
当许行得知有灵米这等作物时,迫不及待问姜尘要了一些灵米种子研究起来。
那模样,和前世的一些研究狂人有得一拼。
稷下学宫还在继续招收弟子,姜尘却没继续停留在这里。
有一件事,急需姜尘去处理。
东厂出了问题,手下的人借助东厂的招牌,大肆搜刮民脂民膏。
事情败露,当地的东厂人员竟然想杀人灭口,掩盖证据。
若不是当地官员有姜国气运庇护,侥幸逃过一劫,否则还真叫他们瞒天过海,将事情做成了。
逃过一劫的官员,连夜秘密派人将此事上报王都。
东厂招人本就不看出身,可以说是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
如今问题暴露出来,若不及时处理,恐怕以后会尾大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