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奇书网 > 三国最强特种兵 > 第359章 收胡昭

第359章 收胡昭

    第359章 收胡昭


    胡昭却不愿意认输,他整理思路,再度说道:“陛下,草民……”


    他刚一开口,就被刘枭打断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传道授业,教授弟子,是极为关键的事情。可如今的太学弟子,却很差劲。”


    “自党锢之祸后,太学的士子,便犹如废掉了一般。”


    “孔明先生,你说不懂治国之道,说不懂用兵之法,但在朕看来,这都不是问题。因为朕认为,传道授业就是治国。因为在将来,不论是朝堂亦或是战场,都需要这些人。”


    “朕很清楚一个道理,大汉的未来,不在朕的身上,而在于大汉的少年一代。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如果大汉朝的年轻一代,都是酒囊饭袋,没有半点的能力。不久的将来,马日磾、杨彪、黄琬等老一辈的官员退下后,谁来主持朝政?”


    “没有人才,都是枉然。”


    刘枭侃侃而谈,继续道:“先生隐居洛阳,潜心著述,专心教导弟子。如今的太学,浮躁不堪,朕正需要先生这样的人力挽狂澜,主持太学。”


    “如今长安城内,除了太学还有一座广县书院,那是朕的老师郑玄所主持的。朕不希望广县书院一家独大,亦或是太学一家独大。朕希望,不论是太学,亦或是广县书院,都人才辈出,都能涌现出无数的能人,能为国效力。”


    “如今的广县书院,人才济济,朕不担心。但太学沉寂,名存实亡,都是些酒囊饭袋在里面瞎折腾。朕需要先生,传授太学士子学问,再建太学。”


    刘枭言辞恳切,很是谦逊。他没有以皇帝的身份压迫,而是阐述心中的想法。


    胡昭听完刘枭的一番话,却是进退两难了。


    刘枭身为天子,统御天下。话已经说到了这个地步,胡昭再拒绝,岂不等于打刘枭的脸。而且刘枭的一番话,确确实实打动了胡昭。


    胡昭也是太学子弟出身,只是在他们这一辈人后,天下动荡,董卓横行霸道,少有年轻才俊涌现出来。许多有能力的人,都是家学渊源,少有太学名士。


    胡昭原本极为冷静的,可想到昔日的太学,想到刘枭的话,热血一冲上来,纳头便拜道:“草民胡昭,愿遵陛下之命。”


    话一说出口后,胡昭心中却是叹息,是叹息和过往切断关联,因为不能再自由散漫了。不过想到长安有郑玄的广县书院,他心中又充满了斗志,想和郑玄斗一斗,看看是太学的士子厉害,还是郑玄门下的广县书院士子厉害。


    刘枭心中松了口气,总算劝服了胡昭。有胡昭执掌太学,太学总算有了名士坐镇。


    刘枭允诺道:“孔明,太学内,酒囊饭袋极多。朕拜你为太学祭酒,你执掌太学。你替朕掌管太学,尽管大刀阔斧革新。如有难事,可直接向朕禀报。”


    “谢陛下。”


    胡昭拱手道谢。


    虽说胡昭喜欢无拘无束的日子,但他却不是优柔寡断的人,既然决定要做,就一定要把事情做好。他想着太学如今的现状,便拱手道:“臣执掌太学,请陛下赐予一物。”


    刘枭道:“何物?”


    胡昭眼中掠过一道精光,郑重道:“臣听说过广县书院的事情,有康成公坐镇,更有陛下亲笔所提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广县书院有陛下御笔所题的四句话,无异于有镇院之宝,无人敢生事。除此外,康成公更是海内大儒,是大汉经学方面的领袖。”


    “广县书院崛起,势不可挡。”


    “不过臣也不惧,因为太学乃天下士子汇聚之地。臣入太学院,毫无根基,纵然有陛下在后面撑腰,但总不能事事都禀报陛下,请陛下做主。”


    胡昭说道:“臣请陛下赐予贴身佩剑,赐予先斩后奏之权。如此,臣方能整饬太学。”


    刘枭也不犹豫,当即取下了随身的佩剑。


    他的佩剑,是齐王赠与。


    刘枭沉声道:“此剑名为龙渊,是朕的父王赠与,一直由朕贴身佩戴。如今你执掌太学,要先斩后奏之权,朕给你权利。赐你此剑,先斩后奏。但是,朕要看到结果,看到太学的变化。”


    “谢陛下。”


    胡昭心头也是一喜。


    他本是想要一柄刘枭的佩剑,以震慑太学的官吏。没想到,刘枭拿出了龙渊剑。如此一来,他在太学之中,就有了话语权,更能大刀阔斧的革新。


    胡昭此刻,也颇为轻松。


    虽说入朝为官受到约束,但受刘枭器重的感觉,也是不坏。


    刘枭定下胡昭的官职,当即就安排了宦官,去把马日磾、杨彪、黄琬、田丰、贾诩、糜竺等朝中的重臣请来,隆重介绍了胡昭。


    太学祭酒,是执掌太学的官员,在朝中有一席之地。虽说太学祭酒权利都在太学内,但朝中大臣的子弟都要入学,都得接受胡昭的管辖。


    所以表面上,太学祭酒不涉及朝中的政务,但权力也不小。


    刘枭引荐后,又专门赐予官邸供胡昭居住。


    所有一切,都胡昭安排好。


    胡昭从宫中走出后,都还有些飘忽,也有一丝的小得意,因为刘枭对他相当的重视。但心中得意的同时,胡昭却也知道肩上的担子很重。


    因为太学如今,就是一个烂摊子。更别说郑玄那边,已经聚集了相当多的大儒。胡昭想要追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胡昭回府后,开始收集资料,然后准备赴任一事。


    而刘枭空下来,是关注着前线的战况。徐荣和黄忠各自领兵出战,都是连战连胜,正在不断的剿灭贼匪。五月底,天气炎热起来,出征的徐荣和黄忠凯旋而归。两人带兵去,在短短时间内,就彻底剿灭了河东、河内的贼匪,肃清了贼匪。


    两人回到长安,安顿了士兵后,刘枭专程接见徐荣和黄忠,并下旨嘉奖。


    一番嘉奖后,刘枭的目光又落在黄忠的身上,沉声道:“河内、河东平定后,司隶北面境内暂时安定下来。但是,司隶北面毗邻并州,东面毗邻冀州,须得防止郭汜或者袁绍的进攻。”


    “将来,我们也要进攻冀州或者并州。”


    “朕再建一军,名为虎贲。由黄忠任征东将军,坐镇河内郡怀县,士兵的人数定在两万。朕给你一万精兵,空余的士兵,你到河内郡后,再着手征募士兵。”


    刘枭开始提拔黄忠了。


    黄忠在青州时,就屡立战功,却一直没有提拔。如今,刘枭直接让黄忠独领一军,坐镇一方。


    “臣遵旨!”


    黄忠抱拳应下。


    此刻的黄忠,心中也是欢喜。他在青州时,就替刘枭效力。如今在刘枭的麾下,也和徐晃一样成为坐镇一方的大将,而他的儿子在华佗治理下,也早已经恢复了身体。


    这时候的黄忠,很是满足。


    刘枭安排完事情,就让徐荣和黄忠离开了。


    徐荣和黄忠联袂走出大殿,徐荣拱手道:“黄将军,恭喜了。”对黄忠的升迁,徐荣倒也没有什么嫉妒的情绪,毕竟黄忠出自青州系,而且这次黄忠出战,徐荣也看到了黄忠带兵的能耐,黄忠带兵侵略如火,兵锋神速,相当的厉害。


    徐荣也听人说了黄忠的武艺,知道黄忠是一等一的猛将,能和张飞、典韦独斗。


    这样的人,提拔很正常。


    黄忠微笑着道:“徐将军,虽说我外放河内郡不错,但说实话,我更乐意留在陛下的身边。如今陛下只掌控了司隶一州,一旦稍稍缓过气,就必定会再开战事。”


    “益州、凉州、兖州等地,都是陛下要讨伐的。”


    “接下来的战事,会很多。”


    “留在陛下的身边,将会参与这些战事,能追随陛下建功立业。而外放河内郡后,我就只能等陛下攻打冀州的时候,才能跟着出兵。”


    “那是相当遥远的事情。”


    黄忠神色平和,说道:“你留在长安,跟在陛下的身边,有太多立功的机会。”


    徐荣赞同黄忠的分析,笑吟吟说道:“黄将军言之有理。”


    两人谈笑着,一同出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斗破苍穹 甲申天变 可笑,我走后,你连皇位都坐不稳 大奉打更人 记忆曝光:我被直播审判,全华夏泪崩了 牧者密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