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奇书网 > 青砖下的秘密:灵泉守护者 > 第230章 全省推广

第230章 全省推广

    沈默兰站在省城招待所的会议厅里,手指轻轻摩挲着汇报稿的边缘。纸张表面的粗糙质感是她特意要求的“土法造纸”效果,实则是用空间棉短绒混合普通稻草浆制成,能在投影仪下呈现自然的纤维纹路。她看着台下坐满的各市县纺织厂代表,目光落在省轻工业厅厅长的中山装第二颗纽扣上——那里别着沈家送的灵泉蜜饯铁盒改制的袖扣。


    “同志们,”她开口时故意带点乡音,“我们红星纺织厂能有今天,全靠‘三根筷子捆成团’的土办法。”她展开织机改良图纸,用红笔圈出“传统木梭”部分,实则隐藏了灵泉动力装置的关键参数,“这木梭是请西山老匠人按‘鲁班经’做的,比铁梭轻三成,断纱率降了一半。”


    台下传来窃窃私语,某县纺织厂的王厂长举手提问:“沈厂长,听说你们的毛巾吸水性比机器纺的高20%,到底用了啥‘秘方’?”


    “哪有啥秘方,”沈默兰笑道,从口袋里掏出一团棉纱,“就是让女工们在纺线时,嘴里含片薄荷叶——提神又保湿,纺出来的纱自然顺滑。”她将棉纱递给助手,后者用灵泉喷雾悄悄处理过,在显微镜下会显示“植物纤维浸润痕迹”。


    汇报结束后,轻工业厅李厅长握住沈默兰的手:“沈厂长的‘土经验’很有推广价值,我们打算在全省纺织系统开展‘学红星,促生产’活动。”他压低声音,“不过省科委想派人去厂里做技术总结,你看……”


    “欢迎指导!”沈默兰立刻答道,“就是厂里设备太旧,怕委屈了专家。这样吧,我让侄子明辉送些西山的‘保健茶’来,算是给同志们赔个礼。”所谓“保健茶”,实则是灵泉浸泡过的野山茶,能轻微干扰人的记忆力,让专家在考察时忽略关键细节。


    三天后,省科委的专家组抵达红星纺织厂。沈默轩亲自接待,将他们引入特意布置的“传统工艺展示间”。墙上挂着伪造的“纺织老照片”,展示着沈家祖辈用木织机的场景,实则是沈默兰去年在空间里摆拍的——模特身上的粗布衣裳混有10%的灵泉棉,却对外称“祖传织法”。


    “沈老先生,”为首的陈教授指着织机上的齿轮,“这铜制部件的磨损痕迹很特别,像是长期高频震动造成的。”


    “您眼神真好!”沈默轩笑道,“这织机每天要踩两千下,齿轮自然磨得快。我们厂的女工个个都是‘铁脚板’,去年还评了‘三八红旗手’呢!”他适时递上用灵泉草编织的坐垫,草香能掩盖空间设备的金属气息。


    专家组在厂里待了一周,沈默兰安排他们住在镇招待所,伙食由空间蔬菜供应。陈教授在食堂尝了灵泉土豆炖肉后,感慨道:“难怪你们厂的工人干劲足,这饭菜比省城的招待所还香。”


    “都是些农家菜,”沈默兰谦虚道,“就是炖肉时加了勺‘老酱’,是我三姑姑在地窖里腌的,有三十年了。”所谓“老酱”,实则是灵泉发酵的豆酱,能提升人体免疫力,却被专家组误认为“心理作用”。


    全省推广活动启动那天,沈默兰在省电视台的镜头前演示“手工验布”。她将灵泉毛巾浸入普通水盆,暗中用脚趾踩下藏在讲台下的电磁装置,水盆底部的灵泉矿石碎片发出微弱电流,让毛巾吸水速度提升——镜头里却只看到她“熟练地捏紧毛巾角”。


    “看到没,”她对主持人说,“手工验布靠的是‘手感’,机器永远学不来。”


    活动结束后,红星纺织厂收到二十七个合作意向书。沈默兰在家族会议上展开地图,用灵泉墨水在各市县位置点了红点:“这些厂都想引进我们的‘木梭技术’,但灵泉动力装置不能外流。明辉,你负责设计‘降配版’织机,关键部件用普通木材替代。”


    “已经准备好了,”沈明辉递上图纸,“假齿轮用桦木雕刻,真齿轮藏在机架内部,外面用‘鲁班锁’结构锁住,外人打不开。”


    沈默轩看着图纸点头:“记住,每卖出一台织机,要派‘技术指导’驻厂三个月——实则是监控灵泉部件的使用情况。”他转向沈默兰,“省轻工业厅的技改资金批下来了,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引进一批‘二手’设备,用空间技术改良后再投产。”


    三个月后,第一台改良后的半自动织机在红星纺织厂试运行。沈默兰站在车间里,看着织机吐出均匀的纱线,故意让传送带在镜头前“卡壳”,然后和工人一起“手忙脚乱”地修好——这是为了维持“土法生产”的形象。


    “沈厂长,”省电视台记者拍下这一幕,“你们的设备看起来很先进,是进口的吗?”


    “哪能啊!”沈默兰拍拍织机外壳,露出里面的木质框架,“这是用县农机厂的旧零件拼的,工人给它起名叫‘拼装王’。”她指着某处焊点,那里故意留下不规则的痕迹,“你看这焊疤,是我们厂的老张头用煤炉焊的,比机器焊的结实。”


    全省推广带来的不仅是订单,还有潜在的危机。某天深夜,沈默轩接到老周的密报:“省城有人在黑市卖‘红星织机仿造图’,图纸上标着‘关键部件需用西山松木’。”


    “西山松木……”沈默轩皱眉,“这是我们故意泄露的假信息。明远,通知木材厂,明天起停止向省城供应‘西山松木’,改发东山普通松木,树皮上多留些虫洞。”


    沈明远点头:“我会让承——”他及时改口,“让技术科在松木里夹些铁钉,假装‘虫害导致木料报废’,断了他们的仿制念头。”


    危机化解后,沈默兰收到李厅长的嘉奖信,里面夹着一张粮票——这是当年沈家救过李厅长母亲的“回礼”。她摸着粮票上的齿孔,想起饥荒年代用灵泉红薯换粮票的日子,忽然觉得手中的不是纸片,而是沈家与时代周旋的勋章。


    深秋的某个傍晚,沈默兰站在纺织厂门口,看着满载毛巾的货车驶往全省各地。夕阳照在“工农牌”的商标上,波浪形齿轮的阴影投在地面,像一条蜿蜒的路,通向看不见的未来。她知道,这条路的每一块砖石都藏着秘密,而沈家的脚步,终将在秘密与现实的夹缝中,走出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斗破苍穹 甲申天变 可笑,我走后,你连皇位都坐不稳 大奉打更人 记忆曝光:我被直播审判,全华夏泪崩了 牧者密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