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奇书网 > 青砖下的秘密:灵泉守护者 > 第241章 改革开放

第241章 改革开放

    沈默轩坐在木材厂新落成的会议室里,手指摩挲着报纸上“改革开放”的标题。报纸边缘用灵泉墨水写着密文,只有在紫外线灯下才能显现“机遇与风险并存”的警示。他看着窗外忙碌的工人,远处纺织厂的烟囱正冒出淡淡青烟——那是灵泉松木燃烧时特有的淡蓝色烟雾,被伪装成普通燃煤的痕迹。


    “明辉,”他敲了敲桌子上的《社队企业发展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央鼓励社队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们的‘神通’该升级了。”


    沈明辉点头,展开纺织厂的扩建图纸:“二姐已经申请了自营进出口权,省轻工业厅批了。但外贸订单要求‘机械化生产证明’,我们的灵泉动力装置……”


    “用空间的旧零件拼装一台‘全自动织机’,”沈默轩打断道,“表面镀铬,内部用木板填充,让科委的人敲起来‘叮叮当当’响。关键是要在机器上贴满‘上海第一纺织机械厂’的铭牌——老周能搞到旧型号的。”


    与此同时,沈默兰在纺织厂接待外贸公司的王经理。对方拿着“工农牌”毛巾的样品,对着自然光观察:“沈厂长,外商说这毛巾的‘手感异常柔软’,是不是用了什么特殊工艺?”


    “就是多洗了几遍棉纱,”沈默兰笑道,递上一杯灵泉茶,“王经理尝尝,这是西山的野茶,解腻。”茶杯底部的灵泉矿石碎片让水面泛起细小气泡,王经理盯着气泡出神,忽然忘记了追问。


    政策红利带来的不仅是机会,还有监管的升级。县科委突然宣布对社队企业进行“技术普查”,要求红星纺织厂提交织机的“核心技术说明”。沈默轩连夜召集家族会议,在地窖里用灵泉雾气投影出织机的虚拟模型。


    “我们需要一个‘技术顾问’,”他指着模型的齿轮组,“陈建国,你明天去省城,找个退休的老工程师,用‘木梭改良’的名义请教。”


    陈建国明白,这是要伪造“外部技术支持”的证据。他次日便带着伪造的“木梭磨损数据”拜访省纺织工业厅的退休专家赵工,后者看着数据惊呼:“这木梭的受力分析,比机器计算还精准!”


    “是西山老匠人凭经验做的,”陈建国适时递上灵泉蜜饯,“赵工,您给指点指点,怎么写成‘科学报告’?”


    赵工果然上当,在技术报告里将木梭的“经验数据”转化为“流体力学模型”,结论是“传统工艺蕴含科学原理”。这份报告成为沈家应对科委普查的“免死金牌”,甚至被当作“土法上马”的典范在全县推广。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西山,沈默轩决定将基金会升级为“西山民生发展公司”,表面是集体所有制企业,实则由沈家核心成员控股。公司的第一个项目是在山脚建“知青创业园”,吸引回城青年就业——这些青年中,有三分之一是沈家基金会资助的贫困学生,早已通过“秘密培训”成为灵泉技术的基层守护者。


    “二叔,”沈明兰拿着医院的合作协议,“县中医院想和我们合办‘中药材种植基地’,需要土地审批。”


    “用西山的‘荒地’名义申请,”沈默轩在地图上圈出空间入口周边区域,“就说种的是‘观赏花卉’,实际还是灵泉草药。记住,基地周围要种上带刺的野蔷薇,防止擅自进入。”


    某天深夜,沈默轩独自坐在空间的灵泉边,看着水中自己的倒影。玉佩在胸口发烫,他摸出祖谱残页,上面新破译的文字显示:“灵泉者,天地之精,需以仁心护之,妄取者必遭天谴。”他忽然想起赵铁柱的末路,叹了口气——有些人终究不懂,秘密的重量不是仇恨能承载的。


    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春节,沈家在纺织厂举办联欢晚会。沈默兰在台上演唱《绣红旗》,台下的工人挥舞着“工农牌”毛巾——每条毛巾的边缘都绣着极小的“安”字,这是沈家新年的暗号。沈明辉悄悄将灵泉动力装置的功率调低5%,让机器的轰鸣与掌声完美融合。


    晚会结束后,陈建国找到沈默轩,递上一份文件:“这是外资企业的考察邀请,他们对我们的‘传统工艺’感兴趣。”


    沈默轩看着邀请函上的英文,指尖在“secret technology”字样上停顿:“告诉他们,我们只谈‘民间手工艺合作’,核心技术免谈。另外,”他看向西山方向,“让志志(沈承志)在考察路线上多设几个‘技术保密区’,用灵泉雾气制造‘能见度低’的假象。”


    春寒料峭中,沈家的企业如破土春笋,在改革开放的土壤里扎根。沈默轩站在木材厂的屋顶,看着远处的西山——那里的灵泉正通过新铺设的管道,悄悄滋润着山下的果园、药田和厂房。他知道,改革开放不是终点,而是秘密生长的新周期,就像灵泉在地下流淌,终将在合适的时机,灌溉出属于沈家的盛世繁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斗破苍穹 甲申天变 可笑,我走后,你连皇位都坐不稳 大奉打更人 记忆曝光:我被直播审判,全华夏泪崩了 牧者密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