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奇书网 > 青砖下的秘密:灵泉守护者 > 第289章 功过评说

第289章 功过评说

    沈清禾站在县非遗博物馆的屋顶,看着无人机群在夜空中拼出“灵泉农耕文化节”的字样。她的灵泉检测笔在口袋里震动,显示三公里外的省地质调查局车队正在接近。“林夏,”她对着蓝牙耳机低语,“启动‘谷神祭’烟雾系统,用灵泉草燃烧的烟雾覆盖能量场。”


    “已经激活,”林夏的声音带着电子杂音,“无人机群会在祭典上空释放仿生萤火虫,干扰红外监测。陈川,你的‘地脉仪’该上场了。”


    “明白,”陈川的回应混着机械轰鸣,他正在博物馆地下室调试设备,“用灵泉矿石模拟远古地质活动,让他们的雷达显示‘史前断层’。”


    省地质调查局的车队在博物馆门口停下,带队的张教授下车时皱起眉头:“奇怪,卫星明明显示这里有异常能量波动,怎么什么都测不到?”


    “张教授是来考察‘灵泉地脉’的吧?”沈承光穿着博物馆顾问的长袍,微笑着迎上去,“正好赶上我们的‘谷神祭’,请随我来,古人对‘地脉’的理解,远比我们想象的深刻。”


    祭典现场,沈默兰身着商代祭服,手持灵泉草编织的权杖,正在主持仪式。当她将权杖插入祭坛中央的灵泉松木柱时,柱身上的虫蛀痕迹突然发出微光,组成八卦图案——这是陈建国设计的能量传导矩阵,能将灵泉波动转化为磁场干扰。


    张教授的地质雷达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屏幕上显示出复杂的地质纹路:“这是……商代的祭祀坑?”


    “是的,”沈清禾适时递上热成像图,画面中祭坛下方的能量异常被伪造成“古代窖藏”,“我们在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商代农官的祭祀遗迹,推测‘灵泉’之名始于此。”


    教授摸着松木柱上的古篆,灵泉草烟雾让他的思绪变得模糊:“原来‘灵泉’不是传说,是真实存在的古代文明……”


    祭典结束后,沈家在博物馆会议室召开“灵泉文化研讨会”。沈承玉作为法律顾问,展示着新申请的“灵泉地脉”商标:“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灵泉’相关的地质和文化符号已归沈家所有,任何科研机构如需研究,需经我们授权。”


    张教授欲言又止,他的雷达数据在烟雾干扰下已严重失真,只能无奈点头:“那我们申请文化考察合作,希望能参与后续发掘。”


    “当然,”沈清禾微笑着递上合作协议,条款中用“传统民俗研究”掩盖能量监测,“不过考古现场需要严格遵守文物保护规定,禁止使用现代探测设备。”


    危机暂时化解,却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某科普博主发表《灵泉:现代农业的骗局还是古代黑科技?》,阅读量迅速破亿。视频中,博主对比沈家的“古法种植”与现代科技,质疑其高产背后的“神秘力量”。


    “清禾姐,”沈明宇在监控室里指着舆情图,“负面评论集中在‘基因编辑’和‘能量作物’,还有人挖出了五年前跨国公司的检测报告。”


    “启动‘功过论’叙事,”清禾调出家族的文化资料库,“林夏,释放沈默轩先生的‘匠人访谈’旧影像,强调‘传统工艺的现代转化’;陈川,在暗网投放‘灵泉是自然现象’的伪科学论文;沈默兰姑姑,您在《国家地理》撰文,把灵泉稻种归入‘农业文化遗产’。”


    三天后,《国家地理》的专题报道《隐于田垄的文明密码》上线,配图是沈默兰在田间手持灵泉稻穗的照片,背景是伪造的汉代农耕画像石。报道称:“灵泉稻种的奇迹,是中国传统农耕智慧的当代绽放,其背后是千年未断的文明传承。”


    与此同时,沈家在联合国粮农组织举办“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论坛。清禾身着中式礼服,向全球代表展示灵泉稻的“古法种植流程”——实则是空间加速生长的影像,经过十七层文化滤镜处理。


    “沈女士,”某非洲代表提问,“您的技术是否愿意分享给发展中国家?”


    “我们正在建立‘灵泉农业共享联盟’,”清禾展示着区块链界面,“联盟成员可以获得‘传统种植技术’的数字证书,但核心工艺需要通过文化考核——这是对文明传承的尊重。”


    论坛结束后,沈默兰收到一份特殊礼物:来自南美的灵泉草编织面具,上面绣着与沈家祖谱相同的灵泉纹路。“这是古代印加文明的‘水神图腾’,”送礼者低语,“看来灵泉的秘密,不止存在于东方。”


    舆论的天平逐渐倾斜。国内主流媒体开始报道沈家的“乡村振兴”成果,称其为“传统文化赋能现代农业的典范”;国际环保组织授予沈家“地球守护者”奖,表彰其在沙漠治理中的贡献;就连当年质疑的科普博主,也在实地考察后发布道歉视频,承认“灵泉是传统智慧的活化石”。


    然而,在家族内部,关于“功过”的争论从未停止。某天深夜,沈明宇在空间的“历史区”找到清禾:“姐,我们做了这么多善事,为什么还要藏头露尾?光明正大地用灵泉救人不好吗?”


    清禾看着展柜中的沈默轩旧物,轻声说:“明宇,你知道1962年的‘灵泉菜’传说吗?当时爷爷用灵泉野菜救活了三百人,却故意放出‘后山闹鬼’的谣言。因为在那个年代,‘鬼故事’比‘奇迹’更安全。”


    “但现在是科技时代!”明宇激动地说,“我们有能力保护灵泉,也有责任用它解决全球危机。”


    清禾转身,玉佩在灵泉灯下泛着微光:“责任不是鲁莽,是克制。你以为跨国公司的检测报告真的被销毁了?不,它们被我们改写成了‘古代陨石研究’资料,供各国科学家在错误的方向探索。这不是自私,是用最小的代价守护最大的善。”


    明宇沉默了,他想起在非洲看到的场景:灵泉草在沙漠中扎根,却被说成“部落巫师的诅咒”;灵泉稻拯救了饥荒,却被归为“祖先的庇佑”。这些“误解”背后,是沈家无数次的伪装与牺牲。


    “明宇,”清禾的手搭在他肩上,“功过评说从来不是我们的事。爷爷说过,真正的行善者,连自己都要忘记善举。我们的名字会被岁月掩埋,但灵泉滋养过的土地,会记得一切。”


    黎明时分,清禾站在老家的山顶,看着灵泉雾气笼罩的示范基地。无人机群再次升空,这次拼出的是“感恩土地”的字样。她知道,无论外界如何评说,沈家的使命永远不变——如灵泉般,默默流淌,惠及众生,却永不求掌声。


    山风拂过,带来远处的童谣:“灵泉灵,灵泉妙,种出稻子香飘飘,问它秘密哪里找,老槐树梢摇啊摇。”清禾微笑着摸出刻刀,在岩石上刻下“功过随烟散,泉心伴土存”,灵泉雾气立刻将字迹风化,成为路人眼中的“天然石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斗破苍穹 甲申天变 可笑,我走后,你连皇位都坐不稳 大奉打更人 记忆曝光:我被直播审判,全华夏泪崩了 牧者密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