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奇书网 > 大明:最后的咸鱼太子 > 第47章 无懈可击

第47章 无懈可击

    百姓们常在此游乐,尽管他们未必有能力进入消费。


    因人流众多,楼外的小摊贩渐渐占据此地。


    于是,这儿成了京城里最繁华的所在。


    范复粹带着随从,来到齐明楼的顶层。


    通常,齐明楼的顶层不对外开放,即便有钱也进不去。


    人人都知道这座楼属于谁,自然也没人敢贸然闯入。


    要预订顶层,必须与范复粹相识,或经他许可之人,否则平常只有他独自使用。


    他怀着忧虑走进去,随从熟门熟路地带他上了顶层。


    以现代测量,齐明楼约有二十米高。


    对古人而言,这样的高度已属罕见。


    站在顶层,范复粹俯瞰京城。


    近处,张灯结彩,人们仍沉浸在喜悦之中。


    毕竟,反贼首领已被太子击败,他们自是欢欣鼓舞。


    但眺望远方,则漆黑一片。


    在这黑暗里,潜藏着无数危险与罪恶。


    京城正是这样一个界限分明的城市。


    并非无人试图整治,只是眼下所有大问题都集中在反贼与建奴身上,连皇帝都无暇顾及,又怎会有人关注?


    没多久,一个身影已登顶而上。


    是户部尚书刘传启,以及兵部尚书齐柳年。


    二人神情同样沉重。


    他们同属东林党。


    “二位,请坐。”


    范复粹依旧凝视着远方的昏暗,不曾回头。


    齐柳年性子急躁,站起来说道:“范大人,都到这地步了,您还在赏景?”


    “还能怎样?”


    “总得想想办法!咱们心里清楚,太子是何等人物,就是个愣头青,又极严苛,一旦他查起来,咱们可就麻烦了。”


    齐柳年的埋怨让范复粹保持沉默。


    旁边的刘传启也一言未发,他比谁都焦虑。


    毕竟,这商税法规最初出自户部。


    待会查账是免不了的,若查出点什么,首先遭殃的就是他刘传启。


    三人陷入沉寂,直至菜肴端上桌。


    小二原打算介绍菜品,但见三位贵客皆默默无言,气氛沉重,便明智地闭口不提。


    “三位大人,菜已上齐,请慢用。”


    这是小二唯一说的话,说完便退下。


    楼下张灯结彩,楼上却暗流涌动。


    夏日天气如孩童之面,变幻莫测。


    本是晴空万里的天际,不知何时,一声惊雷划破长空。


    楼下行人脚步加快,都想赶在雨前回家,免得被困。


    然而他们脸上依然挂着笑容,在这个多旱的时节,一场雨承载了多少期盼。


    渐渐地,人影稀疏,灯火阑珊。


    京城里暗了下来,唯有齐明楼的微弱烛光犹存。


    三人中一人站着,其余二人坐着。


    桌上饭菜原封不动,他们眉头紧锁,各自思索。


    又是一阵雷鸣,惨白的光映出范复粹扭曲的脸庞。


    他转身走到桌边,拿起酒壶,拔开盖子,不管不顾地畅饮。


    喝尽壶中酒,将空壶摔在地上,目光锐利。


    “动手吧!”范复粹说道。


    当日,朱慈烺早早起床。


    穿戴整齐后,便与曹彰离开东宫。


    先是去乾清宫向父皇问安,再给母后请安。


    最后,也没忘了去看望那位可怜的妹妹。


    那次事件后,朱慈烺安然无恙,然而朱媺娖却被软禁起来,两年内不得外出。


    这样的惩罚或许过重了些,但对皇家而言,朱媺娖的行为确实让注重体面的亡国非常不满。


    幸运的是,她衣食无忧,生活依旧充实。


    然而,当朱慈烺去到她的寝宫时,却发现这丫头愁眉苦脸的。


    “皇兄,我的书快看完了,我想继续读书。”朱媺娖说道。


    “你书架上的书都读完了吗?”朱慈烺惊讶地问。


    朱媺娖的寝宫里设有一个巨大的书架,里面收藏了众多书籍。


    谁知朱媺娖听后急忙摇头道:“皇兄,那些书我一点也不想再看了,什么女德、女工、女红……”


    听了这话,朱慈烺明白了。


    “好,我为你出宫找些别的书来看。”


    这一天,朱慈烺要去户部办事。


    推行新律法前,必定要对相关事务进行细致的研究。


    如果考虑不周,可能会适得其反。


    这不是朱慈烺希望看到的,毕竟大明的未来也与他息息相关。


    虽然他并不热衷于做皇帝,但既然已经身在其位,又有外力相助,他便决心承担起这份责任。


    京城的户部不在皇城内部,而是在皇城之外。


    不过,距离皇城也不算太远。


    在大明门附近,距离皇宫大约七千步。


    原本曹彰打算用轿子来接送太子,按照规矩,太子出行需用八抬大轿。


    但朱慈烺拒绝了这种可能让自己出丑的方式,尽管在当时人看来这是一种荣耀,但他并不认同。


    “便装出行。”朱慈烺说道。


    于是,两人只带着令牌,从侧门悄然离开。


    刚到门口,几位守城官员跪拜在地上。


    “参见太子。”


    朱慈烺点头示意,正要迈步走过,忽然面前的士兵站起身,走到朱慈烺面前跪下说道:“太子出行,请务必注意安全。”


    说着,递上一张纸条。


    由于朱慈烺没有让他们起身,其他的士兵自然低着头,完全看不到他们之间的交流。


    朱慈烺看了看眼前的士兵一眼,点了点头,跨过对方出了侧门。


    等到距离够远了,他才展开手中的纸条。


    上面写着:“昨日范、齐、刘三人曾在齐明楼顶层相聚,彻夜未归。”


    简短的话语间,朱慈烺已心领神会。


    他将那张纸条紧握于掌心,越攥越紧,直至化作细碎的残片。


    临近护城河时,顺手一抛,瞬间被流水吞没。


    半个时辰后,他们抵达了户部。


    户部占地广阔,这里不仅是户部的领地,还有吏部、工部、礼部、钦天监等众多机构。


    而与户部遥相对应的,则是刑部、都察院、大理寺、都督府。


    一文一武,这片区域几乎容纳了六部及部分职能单位。


    户部尚书刘传启早已在门口等候朱慈烺,见到太子前来,赶忙跪下行礼。


    “太子千岁。”


    “起来吧。”朱慈烺嘴角含笑。


    然而,他对眼前这位老者,笑意虽存,戒备却深。


    昨夜与范复粹在齐明楼共度整晚,难道真能推心置腹?


    显然不可能,他们定是在商议如何应对自己。


    此刻,户部在朱慈烺眼中竟显得阴沉压抑。


    胆量无边,这是朱慈烺对他们的评价。


    一旦触及他们的利益,必会有所反应,首先便是遮掩。


    朱慈烺料想,即将查看的账目必然修饰得极为精致。


    但假的终究是假的,总会露出破绽。


    到那时,他们或许会采取更激烈的手段。


    届时,无论朱慈烺的身份如何尊贵,哪怕是太子,他们也敢冒犯。


    纵使朱慈烺勇猛如项羽,战场驰骋自如,也不能保证无懈可击。


    思索片刻,发现兵马指挥使曹彰就在不远处。


    “曹彰,去叫两人一同入内。”


    不多时,王东辉出现在朱慈烺面前。


    “太子!”


    这是王东辉第五次见到朱慈烺,其中有两次是在朱慈烺出征之时。


    另外三次,一次是他亲眼目睹赵虎被杀,一次是上回太子惩治歹徒灾民。


    今日是第五次见面。


    “太子召我何事?”王东辉疑惑地问。


    “无事,随我去户部核查账目。”


    “啊?”王东辉满脸惊愕。


    不仅王东辉困惑,现场所有人皆是一头雾水。


    刘传启更是额头冒汗。


    并非他真的有何举动,而是担心朱慈烺察觉到什么端倪。


    即便是再迟钝的人,也不会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做出逾矩之事。


    原本应谨慎行事的朱慈烺,却忽然变得张扬起来。


    周围几个部门得知太子驾临后,这里的安全等级骤然提升了几级。


    当朱慈烺踏入户部时,面对堆积如山的账簿,陷入沉思。


    一个瘦削的老者出现在他面前,曾在朝堂上见过此人。


    不曾想,他竟是户部左侍郎。


    “殿下万安,此乃总舵所在,您所需查询的全在这里。”


    户部的账簿繁多,记载的不仅是赋税详情。


    天底下所有人的户籍状况,土地受灾记录,都集中于此。


    户部不止总舵,另有金舵、支舵、仓舵。


    朱慈烺明白,他的重点应在金舵与仓舵。


    金舵记录着除地税外的各类税项收入,如库存、市舶司、铸币、茶盐税等。


    而仓舵,则管理漕运粮草、军粮储备及其他杂项粮草。


    这些,才是朱慈烺真正关注的内容。


    当然,朱慈烺不会亲自去翻阅这些。


    “七日之内,我要金舵与仓舵的总计。”朱慈烺直截了当地说道。


    刘传启听到这句话时,又是一阵冷汗。


    他原以为,身为太子的朱慈烺对户部这些复杂的机构并不熟悉。


    以为只要给他看看总舵的信息即可,即便看不出什么名堂。


    不曾想,朱慈烺一开口就要金舵与仓舵的数据总和。


    “我会让周延儒监督此事,确保真实无误,我也会每日亲自抽查,刘尚书,开始吧。”朱慈烺冷冷地说。


    推行商税,已是箭在弦上。


    推行前,自然需要调研。


    因此查阅户部资料也是必要的步骤。


    然而,将这些事务交由下属处理后,朱慈烺还有另一件事情要处理。


    此前全体官员捐献了八千两银子,户部尚余三万两。


    合计下来,共有三万八千两。


    朱慈烺必须首先确认,户部是否真的仅剩这三万两。


    周延儒很快带领一队人马,再加上户部提供的协助人员,开始全面核查账目。


    经过一番简单的核查,户部的账目确实只有三万两,一分不少,一分不多。而粮仓中,仅剩十万石存粮。大明朝的国库,已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


    然而,城外的灾民还需妥善安置。


    将户部的各项事务井然有序地安排妥当后,朱慈烺带着这笔银子先行展开赈灾行动。


    灾民们每日在外城区徘徊,在京城内始终如同一颗潜伏的隐患。


    城外灾民的需求更为迫切,于是朱慈烺拨出部分粮食,在城外搭建起一座粥棚。


    所有流程,这一回全由朱慈烺亲力亲为。


    确保没有丝毫疏漏,以及各环节无懈可击。


    赈灾消息传出后,城外的灾民起初还不敢相信。


    朝廷正忙于应对叛军和外敌,几乎快要忘记城外还有饥民。


    这也正是为何灾民一直想方设法闯入城内。


    城内尚存一线生机,城外却几乎等同于死亡。


    因此,当灾民听说城门处设有赈灾时,依旧心存疑虑。


    直到亲眼见到城门口的粥棚,他们才彻底信服。


    朱慈烺站在远处,无人知晓其身份。


    曹彰在一旁说道:“殿下,粥棚已建好,剩下的事务交给手下便可,此处暑气逼人,咱们先退下吧。”


    “再等等。”朱慈烺答道。


    他望向城内,目标是将城中的灾民也吸引出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斗破苍穹 甲申天变 可笑,我走后,你连皇位都坐不稳 大奉打更人 记忆曝光:我被直播审判,全华夏泪崩了 牧者密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