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奇书网 > 大明:最后的咸鱼太子 > 第45章 朝廷财力枯竭

第45章 朝廷财力枯竭

    朱慈烺一直秉持退让态度,直至听见曹彰的哀号。


    几名大胆的难民卡住曹彰喉咙,企图将其勒毙,如此一来,曹彰身上的所有财物便归他们所有。


    “他身上定有许多银两!”


    “一起上,银子到手后我们都有的吃!”


    “杀掉他!杀掉他!”


    就在曹彰绝望之际,那几个掐住他的难民忽被一脚踢飞出去。


    一片血雾弥漫,朱慈烺不知何时已握紧一柄长剑,凡是靠近他与曹彰的人,皆未留情。


    片刻之间,数人倒地,气息全无。


    并非断首,便是心口透穿。


    血腥之气震慑得四周灾民动弹不得。


    朱慈烺冷喝:“滚开!”


    灾民们这才四散奔逃。


    曹彰缓过神来,手捂脖颈,泪湿眼眶:“殿下,这些亡国太过分了……呜呜呜。”


    “错不在灾民。”朱慈烺沉吟。


    随后,他未再多言,只令曹彰唤来巡检司。


    不多时,王东辉赶来,这般动静若听不到,他还怎么当巡检司?


    抵达后,他见几具亡国横躺,鲜血漫溢,心中震惊。


    在这京城,甚少目睹如此血腥场面。


    他刚欲呵斥二人,曹彰已亮出令牌。


    王东辉瞥见令牌,顿时收敛锋芒。


    曹彰简述状况,王东辉点头疑惑问:“太子何在?”


    “太子另有公务,告辞,我去寻他。”曹彰话音未落,身影已然不见。


    曹彰跑遍数条街巷,方寻得朱慈烺。


    朱慈烺依旧衣冠齐整,步履从容。


    所经之处,无人敢直视。


    哪怕是寻常百姓,也避而远视。


    因朱慈烺手中长剑,血渍斑驳。


    “殿下,总算寻到您了。”曹彰气喘吁吁。


    “巡检司到了?”


    “到了,在那边清理尸身。”


    “如此甚好,走,去城外看看。”朱慈烺道。


    此言一出,曹彰再次无奈。


    本以为要回宫,却不料朱慈烺竟提议出城。


    曹彰无可奈何,只得随行。


    及至城外,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幅惨烈景象。


    白骨遍野,残骸旁有灾民自搭的简陋棚屋。


    灾民便栖身于此。


    茅草屋旁躺着许多一动不动的人,偶尔挪动一下身体表明自己还活着。这些人是没能进城的灾民,他们在外头毫无资源,食宿难继。


    看着这一幕,朱慈烺沉默不语,若有所思。有人提议将国子监的书生们带来,看看他们的学问能否帮助这些苦难中的人。


    朱慈烺转身离开,准备返回皇宫。刚到城门,司马图便匆匆赶来,告知皇帝召见。朱慈烺随他来到乾清宫,发现宫内只有皇帝一人,连曹正淳也不在。


    “父皇找我有何要事?”朱慈烺坦然自若,即便之前与皇帝有过争执,他此刻并无芥蒂。


    “看你今日似乎心情不错?”皇帝一边批阅奏章一边问道。


    “并没有,心中甚是沉重。”


    “不见得……今日国子监之事,为何不敬师长?”


    皇帝有意轻描淡写,但躲闪的动作却透露出内心的在意。


    朱慈烺对此心知肚明,依旧表现得毫不在意。“我只是复述昨日向父皇请教的问题,博士答不出,当场吐血。”


    皇帝见到此状,虽心中恼怒,却强压下来。


    “那么,你可有解决之法?”皇帝知道朱慈烺所问的问题令他困扰至今。


    如今大明局势日坏一日,越来越多的灾民涌向京城,无论来自北方、南方还是四面八方。他们在外处可能忍饥挨饿,甚至死去,但到了京城则不然,这里是天子脚下。


    天子理应关怀百姓。


    盯着眼前的朱慈烺,目光专注。


    朱慈烺微微叹息,低声说道:“父皇,您难道不清楚答案吗?”


    “朕想听听你的见解。”亡国回答道。


    “灾民的问题,不过是天灾导致收成不佳,百姓无粮可食,这才流离失所成为灾民。


    这个难题其实很容易解决,收成不好,可我国储粮充足,足供天下人食用。但这些粮食在哪里呢?”


    问题直指要害,亡国默默地皱眉沉默。


    粮食在哪里?或者说,资源在哪里?


    资源大多掌握在宗室和世家手中。看看太原府,没了晋王,周围数城的灾民反而得到了实惠。


    亡国经过长时间的思索,终于开口了。


    “若将此问题交由你处理,需要多久能解决?”


    朱慈烺装作没听见似的,挠了挠耳朵。


    “你说什么?”


    “少啰嗦,干还是不干?”亡国忍不住有些恼怒。


    “干!”朱慈烺笑着回答。


    亡国其实早已知晓解决之道,却始终不敢付诸行动。


    正因如此,大明才一步步走向衰败,最终被李自成攻破。


    假如当时有人劝他,必须对宗室下手,大明或许还能挽救,他会这样做吗?


    如今,朱慈烺成了那个劝谏之人,而且亲自做了示范。


    尽管两人之间矛盾重重,但亡国并非感情用事之辈,认真考虑了朱慈烺提出的几个关键问题,眼下唯有如此才能拯救大明。


    “明日早朝,准时参加。”亡国说完便挥手示意朱慈烺离开。


    自年初至今,除了年前提过一次早朝,此后从未召开过早朝会议。


    明日将是今年的第二次早朝会议。


    朱慈烺施礼后,离开乾清宫。


    ...


    当朱慈烺醒来时,天还未亮。


    这次没有披着厚重的虎皮大氅,衣着也简便了许多。


    曹彰仍在一旁帮忙穿衣。


    朱慈烺静静地坐着等待,不知不觉竟睡着了。


    直到外面传来提醒声,曹彰才轻轻唤醒他。


    “殿下,时候到了。”


    朱慈烺睁开眼,打了个哈欠,起身道:“走吧。”


    天刚破晓,各路大臣便已在太和殿前守候。朱慈烺并未急于前往,因他深知朝廷中鲜有人与他为伍。即便真有支持者,他也断然不会现身,毕竟这些大臣向来在意党派之分,轻易贴上标签只会让他们处境堪忧。


    此时此刻,皇帝大概还在准备,身为天子,自当以最庄重的姿态亮相。众人议论纷纷,猜测此次朝会的主题为何。上回因叛军而召,如今叛乱已平,却未见任何奖赏,这本就令人费解。更甚者,太子行事愈发跋扈,屡屡触碰底线。然而,朱慈烺依旧安然无恙。


    群臣心中满是疑问,正窃窃私语间,太和殿大门徐徐开启。


    ——


    太和殿非必要不开,仅在祭祀或盛大节庆时方启。而今年竟已开过两次,上次因叛军逼近洛阳,这次则因流民四起。


    随着殿门敞开,侍卫与锦衣卫依次就位,随后百官鱼贯而入。朱慈烺走在最前,身后紧跟周延儒。


    尽管周延儒从未明确表态归于哪派,朱慈烺亦未承认朝中有结党行为,但官员们早已心知肚明,各自站队。尤其是朱慈烺势力渐增,许多人暗中决意追随。唯有范复粹,始终与朱慈烺针锋相对。


    原因很简单,朱慈烺的每一项决策,都在损害他的利益。范复粹手握奏疏,此番联合东林党诸多势力,誓将朱慈烺拉下马。


    “皇上驾到!”


    随着亡国徐徐登基,群臣纷纷跪倒在地。


    “吾皇亡国亡国亡国万亡国。”


    “免礼。”亡国面容严肃地俯视众人。


    众人起身站立,静候亡国发话。


    按照惯例,朝会上通常由臣子奏事,皇帝多保持沉默。然而今日这场廷议,显然是亡国有所谋划。


    许久,亡国方开口道:“诸位爱卿,逆贼张献忠已伏法,李自成亦被擒获。然天下尚未太平,各地流寇依然猖獗,难民无数。迄今仅太原府略作安置,然京师尚有数万灾民待救,该如何处置?”


    此言一出,满朝皆默,这是将难题推给百官了。


    朱慈烺稳居首席,心中暗笑这些大臣能有何等妙策应对。


    果然,不久便有数人上前建言献策,不过内容无非是开仓放粮或拨款赈灾。


    然而问题在于,大明朝如今财政窘迫,国库空虚。


    “刘传启,户部还有多少银两?”亡国直接质问。


    户部尚书刘传启忙趋步而出,神情尴尬地回禀:“启奏陛下,户部现有三万余两银子。”


    听到这个模糊的回答,亡国显得极为不满。


    “具体是多少?万两还是九万两?”语气中透着愠怒。


    “三万两……”刘传启低声答道。


    听完这话,亡国长叹一声,大殿内顿时陷入沉寂。


    范复粹在一旁急得抓耳挠腮,本想呈上自己的方案,但眼下显然不是时候,皇帝正在讨论救灾之事,贸然打断只会自取其辱。


    “近年天灾不断,税赋难以征足,无论是粮草还是金银,均极度匮乏,陛下,户部确实无能为力。”


    刘传启开始诉苦,直言朝廷财力枯竭。


    亡国思索片刻,冷笑一声:“诸位既为国家重臣,今逢国难,岂可置身事外?”


    此语一出,满朝震惊,众人恍然大悟为何亡国特意召集全体重臣。


    原来,皇帝是要他们捐资!


    尽管没有明言,但这层意思再明显不过,这些老谋深算之人怎会听不明白?


    然而,皇帝并未明确提及此事,于是就需要有人率先提出。


    让他人慷慨解囊毕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


    而且,第一个将这件事公开的人,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斗破苍穹 甲申天变 可笑,我走后,你连皇位都坐不稳 大奉打更人 记忆曝光:我被直播审判,全华夏泪崩了 牧者密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