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奇书网 > 大明:最后的咸鱼太子 > 第52章 他们认为谁出钱多,谁就能上位

第52章 他们认为谁出钱多,谁就能上位

    “这酒香气扑鼻,是张大人府上酒窖出产的吧?”朱慈烺好奇地问。


    张四知急忙回应:“殿下取笑了,我身为内阁学士,怎会涉及经商之事……”


    朱慈烺似个好奇孩童,一边咬着鸡腿,一边向张四知发问:\"听闻那供应齐明楼酒品的汇丰商行,乃你张家所营,为何我去酒窖查探,竟发现诸多与你相关的物事?\"


    此言出口,张四知顿时慌了阵脚,坐立难安,良久才推椅跪倒:\"殿下恕罪,殿下恕罪……\"


    叩首之声清脆,仿佛要敲穿地面。


    朱慈烺依旧专注鸡腿,刘传启与范复粹亦无半点动静,只是一脸灰败地端坐桌旁。


    待鸡腿食尽,朱慈烺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重重放下酒盏,厉声呵斥:\"你们胆子倒是不小!\"


    锦州,明之重地,兵家必争。


    祖大寿守于锦州,城门紧闭,战鼓喧嚣,喊杀震天。


    临城垣,祖大寿望向厚实的城门,稍感安心。


    举目远眺,但见蓝旗飘扬。


    建虏新一亡国势已起。


    \"备战迎敌!\"祖大寿高声下令。


    身为统帅,祖大寿亲赴城头,指挥守御。


    不知这是第几回守城了,建虏似无穷无尽,马蹄疾驰,携火铳火炮,不断轰击锦州城。


    祖大寿低头避险。


    \"援军何在?我们已坚守近一年,援军怎还不至!\"


    祖大寿愤然怒骂。


    \"据探子回报,洪总督即将抵达松山。\"


    \"到松山有何用?何时来援?多尔衮太过凶悍!\"


    自后金称帝、改国号为清,皇太极愈发活跃。


    此前多在边关劫掠人口财物牲畜。


    如今集结大军,直取锦州。


    若锦州陷落,北境恐全归其所有,而明朝防线必将退缩。


    这是亡国绝对不可容忍的,于是他派出了祖大寿与洪承畴,率领十三万大军,前往迎击皇太极。


    皇太极也毫无妥协之意,几乎调动了整个大清的全部力量。


    他同样召集了十几万兵马,其中包含亡国、蒙古及各部落的所有可用之兵。


    这也正是为何亡国始终无法彻底平定大明边境的叛乱。


    特别是得知叛军竟达十几万之众时,他焦虑得食不知味。


    毕竟,大明的所有兵力已悉数调往北方。


    而京城的十万神机营因种种原因无法移动,对剿灭叛军毫无助力。


    就在这种情况下,朱慈烺脱颖而出。


    他仅以一万兵力,便击溃了十几万叛军。


    这一点,无论是亡国还是大明方面都未曾料到。


    无论如何,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明国内的紧张局势。


    然而,北方的战局依然胶着。


    皇太极率十几万精锐攻打锦州,他们并非叛军,而是受过正规训练的士兵。


    祖大寿率先抵达锦州后,立即驻防于此。


    刚到不久,建奴便发起进攻,持续大半年未曾停歇。


    锦州被围困,城中粮草眼看就要耗尽。


    然而,他在锦州坚守半年之久,援军却迟迟未至。


    一打听,援军还在松山!


    “洪承畴,你祖宗十八代!”祖大寿忍不住怒骂。


    忽然,战场上的硝烟散去。


    不多时,敌方使者前来。


    “投降你个头,不降!”


    使者是来劝降的,这已是不知第几次劝降了。


    祖大寿依旧拒绝投降,紧闭城门,使者根本进不了城。


    但规矩不能破,他们并未对使者动手。


    当使者离去后,多尔衮再次指挥攻城。


    就在此时,远处出现了大明的旗帜。


    祖大寿一眼看到那旗帜,顿时放松下来。


    是援军!


    洪承畴来了。


    可探子明明说援军还未到松山,怎的半晌工夫,就从松山赶来了?


    “将军,我们是否前去支援?”副将激动地问道。


    “不去,不准开城门。”


    副将听罢,顿时愣住了。


    别人到这里来协助,怎么能不前去支援呢?


    但祖大寿身为最高统帅,既然他下令不助,那就只能遵从。


    于是,锦州城门紧闭,城外的大明将士与多尔衮展开了激战。


    ......


    宣化总兵杨国柱率领前锋部队,迅速抵达锦州城前。


    还未及布防,便已与多尔衮交战。


    他毫不畏惧,尽管兵力不及对方,但锦州城门就在附近。


    只要祖大寿率关宁铁骑出城相助,战局定会扭转。


    况且,若能取下多尔衮首级,必是大功一件。


    于是,杨国柱怀揣建功立业之心,带领一万精兵冲入战场。


    然而战斗中,他察觉情况异常。


    为何锦州城门迟迟未开?


    眼看敌众我寡,即将被包围,城门依然紧闭。


    杨国柱怒骂:“该死的祖大寿在搞什么!”


    “总兵,敌势强大,我们撤吧!”


    “没错,祖大寿都不帮我们,我们何必替他们卖命。”


    “总兵,形势危急!”


    几个亲兵急切地向祖大寿禀报。


    “撤,先撤!”杨国柱也慌了。


    这些人都是他从宣化带来的亲信,若是折损太多,日后在总督面前难有话说。


    可当他们打算撤离时,却发现后路已被多尔衮切断。


    无论怎样突围,都无法冲出清军的铁骑封锁。


    原路返回无望,略一思索,杨国柱高喊:“朝城门方向撤!”


    这是他唯一的办法,只要退到城下,祖大寿难道还会不开城门?


    带着这个念头,他们朝锦州城门方向冲去。


    多尔衮显然察觉到了他们的意图,并未阻止,反而减少城门方向的兵力。


    这让杨国柱成功接近城门,但多尔衮紧随其后,始终尾随不放。


    “祖大寿,开门!”


    杨国柱在城门外,对着城上大声呼喊。


    城上的将士见到自家兄弟求援,正欲开城,祖大寿却立即喝止:“不准开!”


    “将军,那是我们的兄弟啊!”将士们一脸疑惑。


    祖大寿注视着多尔衮,此人正紧追杨国柱不放,祖大寿岂会不明白他的意图?一旦城门开启,便再难关闭,多尔衮必率军涌入。这是祖大寿绝不能容忍之事。


    “开门!”杨国柱高声呼喊,但祖大寿却毫无动作。


    直至清军逼近,杨国柱麾下的宣华军尽数覆灭,仅剩他自己时,他怒斥祖大寿:“你祖大寿简直……”话未说完,头颅已被抛于锦州城门前。


    ---


    锦州的消息迅速传至京城,而此时的京城正经历一场大规模清洗。


    锦衣卫不知何时已将范复粹的府邸团团围住。


    朱慈烺独自一人进入范府,为何无人跟随?因所有人都在门外。


    无论是范复粹、张四知,还是刘传启,所有线索均已被掌握。


    因此,朱慈烺从容步入,未带随从。


    随着茶杯落地声响,范复粹与张四知下意识起身跪地。


    “倒是配合得迅速。”


    朱慈烺站起,准备离去,锦衣卫随即涌入,范府上下无一逃脱,悉数入狱。


    范复粹与张四知果然狼狈为奸,他们多年来的一切秘密,皆藏匿于商行之中。


    但这并非最棘手的部分,谁能料到酒窖每月竟有百万两白银的进账?


    又有谁知晓齐明楼每日收入高达万两?


    显然,账目中有猫腻。


    原本范复粹在朝中就备受非议,毕竟京城最大亡国齐明楼名义上归他所有。


    不过众人皆知,齐明楼实则由范家管家掌控。


    这一层关系虽让范复粹脱罪,但如今齐明楼日进万两,即便是伪造银票,也难以达到此数,账本分明指向范复粹。


    至此,范复粹还能辩解什么呢?


    这一天,朝堂三公之一的范复粹,加上张四知、户部尚书刘传启及吏部尚书王励民,全都被捕。


    王励民被擒之际,依旧奋力挣扎:“我并未亡国,莫要血口喷人,我要面圣!”


    铿锵声起。


    抓他的是戚大,戚大哪有闲工夫与他啰嗦。


    只要稍有反抗,他真会挥刀而下。


    于是,王励民屈服了,再不多言。


    “你想见圣上?待会儿就能见到。”司马图在一旁笑言。


    ......


    大理寺这几日忙碌异常,那些铁证如山的罪人已被处决。


    然而,这里仍有不少悬而未决的官员,他们在狱中忐忑不安地等待最终判决。


    不过有几个例外,尽管证据确凿,他们却未即刻被杀。


    原因是这些人均为三品以上的亡国。


    王励民、刘传启、范复粹、张四知。


    这四人一入大理寺,气氛顿时热烈起来。


    其余的罪犯也没料到这般亡国也会身陷囹圄。


    同时,众罪犯陷入沉寂。


    他们明白,这次朝廷动了真格。


    “这是何人?让我好好瞧瞧。”


    范复粹步入天牢,经过一间牢房时,熟悉的声音忽然响起。


    他回头一看,竟是孙传庭。


    范复粹未予理会,却没想司马图直接将他安排在孙传庭旁边。


    “床在哪?”范复粹疑惑地问。


    “床?你是在开玩笑吗?你是囚犯,此处是牢房,还想有床?能有个稻草铺已算不错。”司马图冷声说道。


    “为何他有?他的牢房如此整洁,还有马桶,我这为何一无所有?”范复粹喊道。


    “行了,别喊了,你也不过苟延残喘,何必在意这些。”


    司马图所言非虚,朱慈烺已命人记录他们究竟亡国了多少。


    这笔数目,或将再度震动朝野。


    ......


    乾清宫里,朱慈烺携群臣呈递确凿证据,出现在面前时,整个人已是魂飞魄散。


    他并非不知手下有人亡国,但没料到人数如此之多,金额如此巨大。


    “太子,你确认数字无误?”


    他指着账目,向朱慈烺询问。


    “没有,范复粹贪了六百万两,张四知拿了四百万两,两位尚书各贪了三百万两,这批官员总共有上百人,最后斩首了一百人,这些人加一起亡国了五百万两。再加上范复粹等四人,总数达到一千八百万两。”


    “反了,全都反了!这些狗奴才,简直是吃了豹胆虎威!”亡国愤怒地拍案而起,大声咆哮。


    然而他并不知道,这数字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


    只是已经被朱慈烺拦截了一部分。


    这件事,只有他和司马图知晓。


    亡国在暴怒一阵后问:“人都处决了吗?”


    “都处决了,现在还挂在午门示众呢。”


    “那……各部门还能正常运作吗?”亡国苦叹一声问道。


    这一点正是亡国最为忧虑的地方,底下官员亡国成风,但他又不敢深究,这是其中一个原因。


    如果把这些人都清理干净,朝廷就没人可用了。


    到时候,各部门如何继续运转?


    朱慈烺却笑着说:“父皇,国子监的人暂时可以顶上,而且,科举也要恢复了。”


    科举本应每年举行,但因反贼与外敌侵扰,一直未被重视。


    这些年,通过科举选拔上来的官员,几乎无人堪当大任。


    亡国明白这一点,却又毫无办法。


    因为科举早已被世家大族和官僚操控,他们觉得谁跟自己关系好,谁就能进前三甲。


    他们认为谁出钱多,谁就能上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斗破苍穹 甲申天变 可笑,我走后,你连皇位都坐不稳 大奉打更人 记忆曝光:我被直播审判,全华夏泪崩了 牧者密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