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女娲娘娘造人之前还创造了其他物种。
但是传说有一段没一段的,有人说是蜥蜴,有人说是海豚,有人说是兽龙。
各种说法不一而足。
去的地方越多,就能听到越不同的说法。
“所以,老师,你知道吗。”
赵公明问菩提。
菩提笑而不语,“不知。”
“还有老师不知道的事情?”
赵公明说道。
“只有老师过去不知道的事情。”
多宝说道。
“那师兄觉得是什么。”
赵公明问。
“我猜应该是一头……猿猴?”
多宝说道。
因为正巧听到了猿啼?
轻舟载着三人,随着大河奔流,掠过重山峻岭。
山间缭绕雾气,有些许凉快,两岸的猿啼鸟鸣不断,很吵也很寂静。
“生机勃勃,万物竞发。”
“老师,是平衡在改变么。”
赵公明说道。
“是的。”
“天下时之变,万物时之动。”
“是某些存在将近半个洪荒的灵性,都赶往了他处。”
菩提笑道。
“那些存在为什么要这么做?”
赵公明说道。
菩提笑而不语。
多宝说道:“有人选择登山,有人选择问别人为什么要登山。有人选择求而不得,有人选择问别人为什么求而不得。”
“哪有那么多为什么。我是说,对于登山的人,哪有为什么。对于那些求而不得还继续苦求的人,哪有为什么。”
“只有问别人为何登山的人才有为什么。只有问别人为什么求而不得还坚持的人才有为什么。”
多宝点头又摇头。
“是的,形动之后才有心动。”
“正是鸟生卵,与卵生鸟也。”
菩提说道。
“那世上因果之说怎么辨?”
赵公明问道。按照这般道理,岂不是只有先有果,才有因。甚至是无果无因。
“哈哈哈。”
菩提笑道,指了指旁边路河岸的石头。
“二位看那顽石,可有灵?”
菩提说道。
“那顽石不见外景之形,心故不得动。心不得动,不得有灵。”
多宝说道。
“那顽石就有心了?”
赵公明思索。
“见形则心生。”
多宝说道。
“见形须用心,见形心才生。如此岂不是无心者无形,有心者有形,命中注定?”
赵公明说道。
“是有缘者有份,有份者无缘。”
多宝说道。
赵公明摇头,“这不是我的道理。”
“若无外形,那也有内景。”
赵公明闭眸说道。
“外形是因果,内景是混沌。”
“天下本应无一物,因果何处生来。”
“倘若顽石内景有了尘埃,那想必是已经孕育出明镜。”
赵公明说道。
“有了心明镜,那自然对着因果,有了……\\“为什么\\”。”
菩提笑着接过话。
“是的,我觉着不同的明镜,映照出的物象可能也不同,但我们对此的表述却一定相同。”
赵公明说道。
就如他眼中的石头是微微带白泛黄的椭体。
但在别人眼中,或许可能是赵公明眼中一只猫狗那样的模样。
但在描述中,他们对石头的描述却是会一致的。
毕竟别人眼里的石头可能是赵公明眼中猫狗的模样,但这种猫狗模样在别人眼中一直是被称作,被形容成“石头”的,当然是赵公明眼中的石头。
像是先天色盲在和一个正常人形容同一种颜色,正常人眼中是黑色,色盲眼中是绿色,但色盲仍然会把绿色称作黑色。
因为在先天色盲眼中,从小到大,这种颜色就是被称作“黑色”。
内景正是不同人的眼睛,因果正是不同人沟通的标准化桥梁。
但是混沌是无法想象没有标准逻辑是。内景远比色盲要复杂的多。
正如眼前这块石头。
它的内景,是什么?
“故而生命显得珍贵。”
“混沌孕育出的生命,都是无数种可能之一的……奇迹。”
菩提说道。
“这是老师的道理么。”
赵公明说道。
“这是众生的道理。”
菩提点头又摇头。
赵公明无言。
生命本该是孤独的。
但是生命建立起来因果,将彼此相连。
因果连在每一端的生命,都是如此可贵。
那么女娲娘娘造人。
是否又是因为祂感受到了孤独。
那位排开大半洪荒灵机的存在,又是在建立什么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