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云雾涛涛,恰是启明刚起,日月光华倾洒山顶。
悬崖峭壁,枯竹倚石。
这块石头已经在这里历经了几万个春秋。
起码在另一块小石头的眼中是这样的。
大石头,小石头,还有长在头顶的竹子。
这就是小石头的世界了。
它的眼中是一片灰暗的,但是它有自己描绘世界的语言。
狭义上的洪荒生灵是明白不了这种语言的。
毕竟自开天辟地以来,也没有流传什么后天生灵和一块石头成为至朋好友的传说。
小石头在思考大石头有没有自己的语言,之前思考的对象是竹子。
竹子是先在这里的,竹子在小石头的语言中不一定是竹子,内景不同,但是外形是相同的。
所以竹子可以是子竹,也可以是一头牛,就姑且称作竹子吧。
小石头盯着竹子盯了七天。
当然将它的时间翻译成狭义洪荒生灵的时间那就是十二万八千年。
要是竹子真有语言,也不是它能理解的不是。
希望有人以后能够看竹子看出个所以然吧。
小石头又去看大石头。
这位新来的大石头。
“你好。”
小石头说道。
它的语言体现在洪荒,其实什么也没体现。
无规则的粒子运动也未曾因为它的言语更无规则点。
倒是有只苍蝇飞在了它头上。
不过对于小石头来说,它的世界是没有苍蝇存在的,或者说,其他都是最容易忽略的东西。
就像一个人面前有着一团空气,虽然这团空气百分之七十的氮气,百分之十几的氧气,更有一些其他的稀少气体。
但是这对一个正常人来说,和真空有什么区别呢。
看向远方的风景,会因为这团空气而转移目光吗?
其他东西,在小石头眼中就是这样的。
孤独,就是永恒。
但孤独,也只是外界对它的描述。
对于它,它的语言,它的逻辑来说。
无论语言是只有几个字符,逻辑还是只有一个常量0,亦或者常量1,还是有着叠加之中。
应该都是没有孤独这个概念的。
这大概是外界能为数不多确定的事情。
因为孤独是对比出来的。
一个世界里只有自己的内景,或者根本没有自己的内景,是不会存在这种集群概念的。
当然事无绝对,起码,在一块有孤独感的石头诞生前,这种说法是对的。
想必竹子会明白这种说法。
竹子不是树,竹子是算作草的。
只有草才会野蛮生长,在这种悬崖峭壁间。
竹子生来就有六根。
六根清净的六根。
它是能跟外界沟通的竹子。
但是六根清净,无欲无求,除了稍感孤独,其实也并没有其他想法了。
看到了丰富的世界。
才有了孤独感。
但现在稍微好些了。
因为有只猿猴在它下边栖了个窝,应该是一只母猿。
这母猿忒懒,跟个石头一样,趴在这里几年也不动弹。
“猴子,猴子,给奶奶浇点水来。”
清净竹对着石猴叫道。
这石头样的猴子都不带回应一下。
这肯定不是因为语言不通的问题,清净竹可是天生的就能明白其他生灵的语言。
倒不如说是能感受到别人的心情,那种转瞬即逝如霹雳一般的信号,磁场。
所以清静竹说不出话。
但是能用更本质的那种磁场,信号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这反应在宏观物质界就是……什么也没发生。
当然,有一只苍蝇停在了清净竹的枝叶上。
清静竹可感受到了。
“喂,苍蝇。”
清静竹说道。
苍蝇搓腿,明显是感受到了,它摇着脑袋,还以为有同类呢。
“哈哈。”
清静竹笑道。
苍蝇飞走了。
飞到了母猿头上,几年没动的母猿一巴掌扇子头上。
啪叽。
清静竹叹了一口气。
苍蝇兄出来寻食,半坨都还未寻到,就已经命丧于此。
呀。
没死。
苍蝇从母猿指缝间挣扎飞了上来,落在了竹子叶上。
接着苍蝇庆祝般的搓着手。
却不想到一下把头给搓下来了。
真死了。
清静竹已经不知道送走了几个苍蝇兄苍蝇妹。
竹根上躺过千千万万只苍蝇。
每一只都眼熟,每一只都陌生。
又来了两个陌生的苍蝇。
陌生?
“老师,这就是女娲娘娘造人之前捏出的猿猴?”
赵公明说道。
少年道人后面是两位年轻人。
一位面容平静,似不在意太多事。
一位面容也平静,却似是在意太多事。
“是的。”
菩提点头。
“似乎并无太多异象。”
赵公明继续说道。
“应该有异象吗?”
菩提笑着摇头。
“女娲娘娘做过不少尝试。捏过不少物象,面前的这位,可是最近人的了。”
“最近人……是心?”
“是的,是一颗石心。”
“人的心应该由自己孕育出来。老师说得人,不是指人族吧。”
“是的。”
“它最不近人族,却更近人。”
“那真是一件美丽的造物。那他要耗费多久时间去孕育自己呢?老师,你知道吗。”
“很久。”
“多久?”
“对于我们来说天荒地老,对于它自己来说,不过一个瞬间。”
“这么久,难怪女娲娘娘不捏这样的人。”
“女娲娘娘可不一定因为觉得时间久才不去捏。”
“那是为什么?”
赵公明最后问。
菩提笑骂一句:“自己多动动脑子,别什么都问我。”
“老师你不知道。”
赵公明笑道,“还有老师不知道的事情。”
“老师知道的可多。”
“只是不想告诉你。”
多宝摇头。
“那师兄可看得清这石心的内景?”
赵公明指了指地上的。
“看不清。”
“请老师说吧。”
多宝说道。
“它啊。”
菩提笑了笑。
“它一会认为自己是那路边绊脚的石头,一会又以为自己是山中的竹柏,一会又以为自己是飞来飞去的苍蝇,唯独不以为自己就是这母猿。”
“这是什么样的内景……”
赵公明叹道,“老师又是怎么知道的。”
“知''道''即知道,内景变化万千,但都是大道总领的。”
菩提说道,但随即神秘一笑:“当然,不领悟这无穷内景,也不可能得''道亦或者知''道的。”
“那先天生灵的全知全能,某种意义上,也正是能够领悟天下无限物的思考方式,才能明白大道的规律与漏洞,才能做到天下无限物做不到的事情。”
“大道也有漏洞?感觉好远的路。”
赵公明说道,虽然不明白先天亦或什么什么是什么,但是不妨碍知道这些是某种终极上的概念。
“也不能说是漏洞,应该说是残缺。”
“路在脚下,走一步自有走一步的欢喜。”
菩提笑道。
“那老师,这石与竹本身的内景又是什么呢?”
多宝难得提问。
“它们自己知道。”
菩提说道。
“那这石心?”
赵公明问。
“无当。”
菩提笑到。
“什么意思?”
赵公明摇头。
“无当,正是不逢,没到时候。师弟你自己也是知晓你认为的内景是需要时间去演变的。”
多宝说道,又补充了句,“老师说得是道。”
“道是说不出来的。”
赵公明点头。